乐贝淘

青春的励志文章

[投稿者:况赞怡 www.lebeitao.com]2021-02-15 15:29:30

青春励志文章哪些

站在18岁看未来的自己

听到新东方已经18岁时,竟有些恍惚。18年,我们长大成人,新东方也从一个最初我闻所未闻的学校变成了中国首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18岁,也是大多数人走进大学校门的年纪。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我想跟大家聊聊在大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几件事情。

关于梦想和人生规划

我18岁时还不懂什么是人生规划,甚至都没想过自己有什么梦想。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年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大学期间的收获或许会更大。至于什么是梦想,我还是在毕业工作了几年之后才悟出来的。我以为,梦想就是每天在你脑海中萦绕,挥之不散、不实现它就不甘心的那个念头。你为了它,愿意起早贪黑,愿意吃尽苦头,就算最后实现不了,也依然无怨无悔。

怎么找到你的梦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边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边把它落到实处。

大学,无疑是确立未来人生目标和大方向的好时候,因为这时我们还很年轻,还有很多犯错的机会。有校园这个围墙的保护,犯错的成本比较小。陆幼青在《死亡日记》中写道:“大学是什么?大学是一家藏书丰富的免费图书馆、一群前途不可预知的朋友、一口行走江湖的底气。”我觉得这三句话概括了大学该做的几件重要的事儿:看书,帮我们客观地认识这世界;结交朋友,帮我们感性地了解构成这世界的人们;做事,给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机会,锻造出一股闯荡江湖的勇气。

关于学习

大学阶段的学习,我们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盲目追求多学知识,选了很多课,每天穿梭于各个课堂之上,忙碌于各种考试之中。其实学习的方式很多种,绝不是只有书本上、课堂上的内容才是学习。低头看书的同时,也一定记得抬头看看世界。二是觉得学校里的知识不实用,于是常常旷课,要么去外面上辅导班,要么跑出去找各种各样的零活儿打工挣钱。我建议大家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尽量留给学校里的学业,其他的社会经历和学习,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

关于爱情

有人说,大学期间不谈场恋爱人生就不完整。其实没必要那么刻意,不要为了恋爱的形式去寻找爱情,更不要因为孤单寂寞去谈恋爱。校园里的爱情之所以让人难忘,恐怕是因为那时的我们都很单纯,只是为爱而爱,不会去考虑和计较太多。所以,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坚守住那份纯真,也一定可以遇到对的人。

关于掌握信息资讯

我刚上大一时,一个好朋友跟我说:咱们假期一起去上新东方吧。我问:什么是新东方?朋友露出惊诧的表情:啊,你连新东方都不知道啊!

我到今天都发自内心地感激这个好朋友。如果没有她告诉我关于新东方的信息,我可能不会幸运地成为一名北京新东方学校托福教师,并在以后的几年里在新东方做不同的工作,包括少儿部主管、俞敏洪老师的助理等,积累不同领域的经验。当然,通过其他途径,某一天我可能也会知道新东方,但没准儿就错过了新东方的招聘,也就不会从大三就开始在新东方教书了。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信息资讯的重要性,错过信息就错过了机会。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要充分利用网络新闻资讯、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等,但同时也需要选择和甄别信息。还想提醒大家,漫无目的地浏览相当浪费时间,看看空间,看看分享,再看看评论,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那些能做出成绩的人,首先都是能管理好自己的人。(励志文章 www.lz13.cn)当年读大学的我比你们幸运,因为没有那么多选择,也就没那么多干扰。当年读大学的我又没有你们幸运,因为没有太多选择,也就没有太多机会和惊喜。

关于实习

我在美国读研究生时,上的第一堂必修课叫职业发展。老师告诉我们,从迈进校园的第一天起,就一定要想毕业工作的事儿。时间是残酷的,它不会等我们太久,不会给我们太多懈怠的机会。所以,从大一开始,我们就得思考四年后想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然后倒推回来,看看为了能做这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对于该如何提升自己,也才会有更明确的把握。最好能从大一寒假就开始实习,这样的话,在你真正找工作之前至少已经做过五六份实习了,就算还不能确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工作,但至少可以排除掉一些不喜欢的。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接着另一道,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和懂得使用排除法都很重要。

关于这一点,我也是因为亲身经历才体会深刻。研究生阶段,我学的是金融和公共管理,学金融的同学多数会认为投行或咨询公司是最好的去处;学公共管理的同学会愿意选择在一些国际机构,比如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地方工作。这两类工作差别挺大,没做之前我不确定自己会更喜欢哪个。于是,通过努力,我在不同学期、假期申请到了在两家投行和联合国的实习工作。令我意外的是,实习经历让我明白:这几个工作都不是我想选择长期从事的事业。我们不是要找别人满意的工作,而是要找自己真正喜欢的。正如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所说的:我确信我爱我所做的事情,这就是这些年来支持我继续走下去的惟一理由。

关于时间管理

每个人使用时间的习惯不同,能充分利用零散时间的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人。那些细碎的时间,细小的细节,往往是决定差异最核心的因素。所以千万别瞧不起三五分钟的时间,如果每天都花三五分钟坚持做一件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几年下来你也会取得让自己惊讶的成绩。

时间同时也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你特别在乎它,就对你发善心,多给你一些。于是,要想取得比别人多的成绩,就得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除非是你智商情商各方面都高于常人,否则没有太多捷径可走。

关于建立人际网络

你要想实现一个梦想,当它看似还有些遥不可及时,你可以做的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从物理上先接近它。延展一下就是:一旦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就得先了解这个领域的信息和资讯,更重要的是先多多认识这个领域里的人。

我总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我们还只是学生,没有太多阅历,那些社会经历丰富的人,谁愿意来认识我们啊?我们怎么去结识比我们优秀,可以给我们指导的人呢?”其实建立人际关系网络不能有太强的功利心,不要总想去认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你。你期望别人对你“有用”,那么还在读大学的你对于别人来说是否“有用”呢?所以,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建立在为人付出、向人学习和以诚相待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实习,多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你的路就会越走越宽。你真心对待身边的人,不经意的某天,他们就可能成为你的贵人。

说到底,大学里最该克服的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浮躁的心绪。最后,我想用白岩松在一次演讲中说的话作为结尾:理想:天天想理想,就没法过眼前的日子;青春: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素质: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才华是心理;生活:生活的真相是平淡;态度:最终的裁判是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

青春励志的文章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摘自《班主任之友》2009年第五期

【读后感悟】“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难听又难懂,相反,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孩子的自信心和高昂的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在实现这个目标时,孩子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摒弃了华而不实。孩子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得到了他人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信心,甚至破灭他对生存的希望;但一句话也可以鼓励一个人从失落中走出来,或让人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从此改变他的人生。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吝啬说一句鼓励的话,给一个信任的眼神,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一个人的力量对于自己也许是很有限的,但他却可能帮助激发另一个人的无穷潜能。

关青春的励志短篇文章

青春的边缘,无处安放的痛 写不出的繁盛,道不尽的悲凉。 ­我在青春的边缘,绘画着童年,编织着爱情,体会着感觉。却终究抵不过它香消玉损。 ­­青春的边缘(1) ­安静的想念从前的你,昨天开始变的不清晰。有些东西已让我变的麻痹。风吹耳边冬季的曲,白色雪花倘佯着华丽,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去。讴歌着回忆,拉不近距离。我还是未能将青春勾画的更美丽。 ­­离开家乡,投身在这喧闹不眠的城市中,细数已经度过了一年半。渐渐的习惯了城市特有的喧嚣。那些身影来去匆匆,定格在某个方位,然后让它慢慢沉淀,可以看见我那一如既往的生活。日升时迈步去教室,日落时踱步回宿舍。就这样循环,犹如万物复苏,然后继续沉睡。 ­清晨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聚集大片的雾,这雾总会遮挡住我的双眼,误以为未知的前方会有幸福等着我。只是,当我一步步踩过青春,还是未能拥抱住幸福。那度过的岁月,没能让我留下什么,更未能让我带走什么。 ­­青春的边缘(2) ­看得见的昨天,望不穿的是那张悲伤的脸。 ­­总是喜欢眺望远空,那无尽的苍穹,总能带自己逃离这个无奈的时光。总能让我忘却某些痛,忘却那些不快乐,甚至让我忘却这是一个霓虹泛滥的城市。 ­于是,当夕阳的堇色霞光印入我的瞳孔时,又会莫名的感怀,那感怀会渐渐变成怀念。怀念家乡的金色稻田,怀念那些童年的玩伴,怀念骑单车碾过的路,怀念那中学的篮球场,怀念我在乎的人,怀念那些一去不复返的笑声,怀念我那逝去的曾经。 ­那个曾经,骑着单车,穿过家乡那两排笔直挺拔的白杨林荫道,总会伴随着爽朗的笑声。而如今,徘徊在这树影下时,是那么的惆怅。那个单车碾过的痕迹,就这样散落在了时间的长河中。寻不到,永远的寻不到了。 ­就如同和某些人,在我们繁花似锦的青春里,我们默默的笑。而在回味时,却只能默默的哭了。 ­­青春的边缘(3) ­两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结局。总是疼痛的尾随,鞭策一个人的灵魂,使它愈加坚强。握紧飞扬的花葵,走向未知的结尾。 ­­他们说,总是活在伤感中,活在回忆里,那样会很累的。我也知道的,可是当那些回忆如汹涌的波涛,冲进我的脑海时,我也只能默默不语,只能用文字描述自己的心情。 ­只是,我不懂怎样才能把我这凌乱的文字演化成对生活的态度,不懂怎样才能把对我在乎的那些人的想念表达的淋漓尽致。 ­其实,我很喜欢笑的,我的伤感只活在自己的文字中,活在那不知名的空间,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安静午后。 ­或者可以说这叫伪装,但这不叫虚伪。这是时光的喧嚣与静默,隔绝出了两个我。一个爱笑,一个爱哭。 ­­青春的边缘(4) ­你曾是我飞翔时的翅膀,你曾是我一味追逐的梦想。花开时的欢笑,花落时的绝望。是谁一步步迈向悬崖最边上?默默伤,抹抹伤,却还一直让泪绽放在了眼角。 ­­总是会看着时间迈着轻盈的脚步,越过我的指尖,我的青春,我的童年,就这样成为了过去。空气中总会弥漫一些伤感的因子,让我去回想,可却不让我遗忘。 ­那童年时懵懂的画面,曾经看它,总会伴着无忧的笑,而如今当那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帘,却不知是欣喜还是伤怀。 ­从明媚青春细数到无忧童年,我想把时间折合,可时光却折叠了我。 ­­青春的边缘(5) ­如果那段时间能够黏稠住,我愿为你驻足停留。 ­­曾经的旋转木马,曾经的摩天轮,曾经的双桨划开的水面,还有那曾经遗失的美。记在了乐园,记在了回忆的水晶球,记在了一个人的摩天轮最高处的守望,记在了年轮摩擦的痕迹上,记在了摊开的双手指缝里,记在了青春里。就这样,又记在了我的文字空隙里。 ­冬季的风比秋季多了一股刺痛,多了一点落寞,多了一丝冷笑。 ­刺痛我的脸颊,落寞我的人生,冷笑我的无知。 ­­青春的边缘(6) ­对不起,我把全部想念都给了你。 ­­人最常有的思想就是看着旧物而怀旧,谁都不能无动于衷。 ­如我,如你。 ­如那个楼梯转角,如综合楼的楼顶,如广场中间的那棵树,如那条林荫道,如我曾经痛哭的那个台阶... ­我想,我早就为自己的幸福挖了个坟。守着孤单惆怅,仰望她与他指尖对指尖的合拢。我可以看见他们的明天,却看不见我的未来。 ­­如果没有童年时的开怀大笑,我不会觉得我现在正吟唱着过往。如果没有痛的洗礼,我也不会固执的去触碰忧伤。 ­­请允许我把爱弄的更奢侈些,请允许我把痛弄的更华丽些。在那青春的边缘,栖息着我的童年,生存着我的未来。当我嗅到颓废的气息,我的青春是否也颓废了? ­当我放弃仅有的快乐,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错过,注定只是一首悲曲怜歌。 ­­---左转单车。 ­文/篱小别。­

青春的励志文章 关青春的励志短篇文章

青春励志文章

花开不败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写下这个热的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符的时侯,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澄蓝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侯开放的呢?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是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许多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不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边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得太细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曲线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 290 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

我唯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然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侯;做计算量大得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一下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侯;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涵义的时侯,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就一激伶,紧跟着心脏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

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一拿起笔,脑子里的那根弦就嗡嗡作响,口气、笔调,甚至字迹都是陌生的,生疏得像在抄写单词,一点感觉也没有。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里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侯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得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上了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一切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 290 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得惨不忍睹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窜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开始 1/4,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在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 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

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 11 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

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的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次,那个长的娇小可爱的小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得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字形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得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地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

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花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

接下去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悉悉窣窣的粉笔屑。

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高三的体育课是学校规定的唯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则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侯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侯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侯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那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侯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疏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

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 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通常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叠一叠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的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个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异常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就山河”,在惨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

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算时间做卷子、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唯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 16 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 10 遍以上。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又唯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

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

那些失去了日光的夜晚该用怎样声音去抚慰。

——高晓松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 290 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作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今拚搏过的高三盛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设想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复旦大学”的字眼,然后得意地继续我的梦想。我甚至设想了假如父母反对或老师不赞成,我会用怎么样的话语去填塞,用怎样的言辞去反驳。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以为”的事情往往和事实不符,“以为”是“以为”,“现实”是“现实”。

而事实上,填志愿这一过程,的确成为了我的高三历程中最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以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较中消失殆尽。我行吗,我可以吗?在“杀进复旦”的横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气不足,细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里被搅得支离破碎。

曾经看到一位前辈在她的文章里写:“信任和怀疑是架跷跷板。信任自己的心有多沉重,怀疑自己的念头就会不由自主地被翘得有多高。”真是这样。高三生活的每一次考试告诉你永远不要去保证什么,也不要去轻易地肯定什么。没有人可以肯定地说:“我的语文一定 120 以上。”也没有人敢拍胸脯保证:“数学一定是我的强项。”

老师们原本鼓励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全都来了个 180 度的大转弯。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想方设法地让你害怕,让你体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报志愿的首要原则。

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又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 80 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前几年 290 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得怅然无力起来。 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好的学校的五分的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都放弃了。

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 10 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 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

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

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一样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块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我想也没有想过的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

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

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如我想象中的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 12 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所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日不顾一切的拚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谴的呢?

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意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的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

我终于还是在所有人差异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张志愿表,郑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 12 年来写的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

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正如学生,败在考场上。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去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一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级地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交上了我 12 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份答卷。

最后一门考的是综合,我最后一个交的卷,教室里已经没有人了,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面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的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的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

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得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得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初有分量的人生。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

曾陪她们开放。

记得曾经极喜欢一部叫《十六岁的花季》的电视剧。名字取得真好。

花季烂漫啊。

烂漫花季。

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香艳得惊世骇俗,也并非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罢,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有些故事还没有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还在开吧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后记: 高三一年的故事终于讲完了,有点乏,感觉还是有一些力不从心。

很长时间以来都在想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文字准确地把我这一年的感触生动地写出来,让他们作为一种纪念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说实话,我是一个很顺利的小孩,小学直升初中,初中又直升高中,几乎没有受到什么磕碰就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所以,高考对于什么也没有经历过的我来说就更多了别一种滋味在心头。我用心去感受这一年中的点点滴滴,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去接受高三所带给我的挫败与奖励。我想,这是一场难得的洗礼,是一段珍贵无比的经历。

文字还是有一些苍白,不知道大家看了文章能不能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如果有哪怕一丁点的认同,我想,我就很满足了。

花开不败,花开不败啊。

还会有很多的精彩去等着我实现,有许多像高三一样的经历等着我去体会。所有的故事都是边走边唱。

青春励志文章(长篇)

青春励志文章

夜色越来越深,每一处朦胧,像我思念的心绪。我真挚的朋友啊,你可能看得清楚那天空中,有我的真情凝聚而成的云,在晨、在暮,朵朵都随你行走在生命中的每一寸空间。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梦想,拥有一个实现的目标,拥有一个前进的方向。人生就是一个拥有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

正值青春的我们拥有春天的朝气,拥有夏天的热烈,拥有秋天的成熟,拥有冬天的坚强。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资本去挑战,有资本去奋斗,有资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生命的光彩是需要绽放的,人生的价值是需要创造的,青春的梦想是需要奋斗的。年轻的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干实事,坚持不懈圆梦想!

有一天,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正在家里看书,一个神情呆滞的流浪汉忽然进来了,他对卡耐基说,他做生意赔了很多钱,打算自杀,就在要跳河的时候,看到了卡耐基的一本书,他感觉卡耐基能帮他走出困境,就兴冲冲地找来了。卡耐基听完他的话后,对他说:“我帮不了你,但这屋子里有一个人能帮助你,你想见他吗?”那个人立即抓住卡耐基的手说:“他在哪里?快带我去找他!”卡耐基把这个人带进了里屋,让他站到一面镜子面前,对他说:“这个人就在镜子里。”那个人一看,镜子里只有自己的影子。卡耐基对他说:“这个世界上,能让你东山再起的人,就是你自己!”那个人听了以后深受启发,告别卡耐基以后,他重新开始创业。两年以后,有一辆豪华轿车停在卡耐基先生的门前,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衣着讲究的绅士,正是当年想自杀的那个流浪汉,他是来告诉卡耐基,他已经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会有一段灰暗的日子,在生命的雨季里,选择与苦难抗争无疑是正确的。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求人不如求己,自救永远胜于他救,只有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找回人生亮丽的晴空。自强自立,永远是人类精神家园中一道不灭的光辉。而怨天尤人,或是消极地等待他人的救助或奇迹的发生,都是不明智的选择。其实,对于命运,你真的不必抱怨什么,因为,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青春的励志文章、青春的励志文章,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