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散文随笔梁衡

[投稿者:房景焕 www.lebeitao.com]2021-02-18 17:34:16

梁衡的散文观

梁衡是当代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其中梁衡最出名的散文是《壶口瀑布》《青山不老》《夏感》《夏》《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美丽的晋祠》《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这思考的窑洞》《跨越百年的美丽》《人人皆可为国王》;其中散文《人人皆可为国王》出自梁衡的散文集《人人皆可为国王》。

推荐可以摘抄的书散文随笔游记什么的

萧红的《呼兰河传》,里面每一个章节都是独立的散文,很适合摘抄,呵呵,我们老师要求交读书笔记时,我就写的这个,文风朴实,但是十分深情感人,适合你的要求。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火烧云》吗?就是选自这本书,我也是读的时候才发现的,很惊喜的哇。

梁衡的抒情散文,1000字左右

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充溢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别有的那份厚重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梁衡的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大多是名垂宇宙,家喻户晓的伟人,还有文惊当世,传之百代的文人。而这些跨越千年、百年的人物却从作者的笔端一一鲜活起来。梁衡的散文情理并重,以评带传,他写的人物在千年百年中已有定论上又重新给出评价,而这种评价又是不落窠臼的,他从人性的深层重新来诠释一位人物。而在梁衡的人物散文中,其主人公大多带有着某种的悲剧性的色彩,从美学的意义上讲,悲剧能令人崇高,梁衡在他的散文中能神飞八荒、思接千载,思之所至,情之所钟,哲理和现实生活血肉一体地融合起来.

在新时期散文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梁衡,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闪耀在星光云集的散文作家天河里。这是两个挚爱散文的普通读者的共同感受。

一位志趣相投的同事向我倾诉了他对梁衡散文的深切景仰——读了梁衡的力作《大无大有周恩来》,我觉得有一股大河奔流般的人格,艺术双重震撼力,可谓刻骨铭心,感人至深。我还读过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乱世中的美神》、《晋祠》、《夏感》、《马列公园赋》等传世佳作,完全为梁衡散文洗炼、严谨、雄壮、深邃的风格所倾倒……

这是一个刹那之间打开江河大闸的话题,也是一场我心仪已久的交流。于是,我赶着心潮,欣然应答——

提起新时期前的散文家,我最喜爱鲁迅、朱自清、孙犁、张爱玲。论及新时期的散文家,我最喜爱风格灵动、精巧、典雅、机敏的贾平凹,真诚、睿智、雄浑、思辩的余秋雨,洗炼、严谨、雄壮、深邃的梁衡,真挚、淳朴、宏阔、厚重的王充闾。我买的畅销书作家贾平凹、余秋雨的散文集比较多,王充闾的散文集也买了一本,但直至现在,尚未买到一本梁衡的散文集,成为屡提屡痛的憾事。并非我未倾全力,未谋良方,而是寻遍这个黄土高原不大县城的所有书店、书摊均一无所获,托了几位书店老板赴西安代购,也是空手而归。

可是,对于自己一心向往的东西,我始终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因此,我还是通过《散文选刊》、《时文选粹》、《百年百篇经典散文》、《百年百篇经典美文》等渠道,读了梁衡二十余篇散文佳作。读《大无大有周恩来》,每读一遍,我总是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人格得到一次升华;读《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特利尔的幽灵》、《觅渡,觅渡,渡何处?》、《乱世中的美神》、《把栏杆拍遍》、《追寻那遥远的美丽》、《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等,我的心灵每次都受到强烈震撼,加大了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读《晋祠》、《向天倾诉》、《武夷山——我的读后感》等,我也是激动不已,一颗心早飞入祖国的名山大川之中。读罢这二十余篇独树一帜的散文,最能表达我当时心情的就是英国学者缪尔·斯迈尔斯的话:“好书常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的一生思想的精华。人生的境界,主要就在于他思想的境界。所以,最好的书是金玉良言的宝库,若将其中的崇高思想铭刻于心,就成为我们忠实的伴侣和永恒的慰藉。”

我再次抱愧自己对梁衡散文这个“忠实的伴侣和永恒的慰藉”了解得太少,了解得太晚,因而,从心底生出非要买到梁衡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咏叹调》不可的剧烈冲动。我冲动,我下定了一个决心,哪怕经历黄河那么多的曲折,即使与梁衡直接联系,也一定要买回这几本书。

“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数篇要紧书。”梁衡的这几本散文集,在我的心目中,即为“要紧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为锤炼人品,提升文品的宝库。

散文随笔梁衡 梁衡的抒情散文,1000字左右

经典梁衡经典散文1500字读后感

为你奉上一篇,关于梁衡的散文《把栏杆拍遍》的,请你参考:

梁衡散文集读后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推荐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旅游最重要的是寻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让灵魂得以升华,而不是只是一个任务,让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对此我深感认同。如今太多的已经不懂得发现美,只是麻木的去景点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似的。现在的人们太浮躁,不会真正的静下心来去真正的感受我们的生活,更别谈去发现美,人们只会麻木的照相取景,不会真正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升华灵魂。正如梁先生在晋祠的感受:春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入秋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抬级登山都清悦神爽。梁先生真正的在景区中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既放松了心情,又升华了灵魂,是真正的旅游者,大自然的欣赏者,是我们都应该做到的。

最后,梁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人皆可为国王》。一开始其便写了国王的权高位重,一国之财任其所用,一国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很自然就成了人人的目标。

但接着梁先生就说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时候长短并不是绝对的,王亦有局限。王也有其所不能得到的。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想成为王,有的人只喜欢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不被权势而折腰。但其实如今的社会是多元的,国王也是多元的,每个人在其行业中在其领域内都可成为王。接着告诫我们只要努力,人人皆可称王。正如北宋的刘永,虽被仁宗贬谪,但其在他的领域——词域中成为了他的王。所以我们不要自暴自弃,埋怨社会的不公平,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会成为自己的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也不用自卑,更无须骄傲,努力便可成为自己心中的王。

这就是我读梁先生的散文的感想,相信之后我会真正的学会读书,学会发现美,学会努力,不怨天尤人,我相信我的人生将会更加美好。

梁衡散文精选内容概括

梁衡的散文

把栏杆拍遍

作者: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像。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

散文随笔梁衡、散文随笔梁衡,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