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红十字会是谁创立的,有什么感人故事

[投稿者:碧鲁晓燕 www.lebeitao.com]2021-08-07 20:19:44

红十字会那些故事

2004年岁尾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之深重与惨烈震惊全世界。

早已步入“小康”,而且有着丰厚爱心之人文底蕴的苏州市民“闻啸而动”——从市委、市政府等四套班子领导到市纪委、审计局等部分党政机关公务员;从宗教界的方丈、道长、牧师,到中小学师生;从老苏州人到新苏州人;从百岁老者到8个月的婴儿,人们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多则5万8万元,少则5毛1角钱。

捐款数额有多有少,但那一颗颗滚烫的爱心,却表达了同样的心愿:向灾区伸出援手,让灾民早日安居。短短的20多天, 全市民间自发捐款就达到700多万元,创下苏州红十字会发展史之最!

在苏州人民为援助印度洋海啸灾难而捐款的日子里,我们——苏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被市民的爱心善举所感动,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化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久久地“影印”在我们心里,不禁感慨万分……

富与贫,高旋低律都是情

二00五年一月三日

今天是元旦休息的第三天。一大早,就有一对从吴江市震泽镇赶来捐款的夫妻。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俩都已经下岗,经济并不宽裕,但听到印度洋海啸灾难的消息,两人立即决定到红十字会来捐款。他俩先乘农村班车,再转城市公交,最终是“打的”找到这里。尔后,他们拿出了从日常俭朴的生活中节约下来的2000元现金,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人也是苏州人助人为乐的传统,我们生活是艰苦一点,但比起灾区的人民,我们现在什么都有,向灾民献一点爱心是应该的。

二00五年一月四日

上午10点,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来到办公室,身材不高,戴副眼镜。貌似书生的他拿出5. 27万元现金。问他为什么捐这么多,他说:“奉献爱心,共同关怀,让整个世界更美好。”

中午,东冉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带来全校师生的一片爱心。他说:平时,社会对我们倾注了许多的爱,我们应该把这爱心传递出去。据介绍,该校一位学生将母亲给的一元午饭钱拿出来,一半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一半自己中午买只面包垫饥。还有一位学生,把自己卖破烂得到的一元一角钱全部捐给了灾区。

下午,又有一位40多岁的先生,捐了2万元,并说:“灾区那边太需要钱了,我没有太多的积蓄,这份情义请收下。”

富与贫,在常人眼中衡量的尺子是金钱。其实不然,人所拥有的除了物质财富,更可贵的是精神财富。当金钱涤荡数千年伦理基础,又无一种理性的、泛视角的价值观取代时,富人与穷人都会沦为其奴仆与祭品。前者为挥霍而浑然纵情,后者因不平而烦躁冲动。如若金钱伦理在市场经济中“贫血”,精神危机便会如瘟疫流行,不管人们发出何等呼吁,不管理性主义如何清楚其危害,仍难阻挡其蔓延的趋势,无情地吞噬着一个又一个人的身躯和灵魂。

今天,看着无数人用自己的那份劳动所得赠与他人分享时,我们思索着,探寻着:难道他们不追求荣华富贵?难道他们心中没有贪图享受的欲望?不!他们身上有比金钱和自我更重要的一种东西,那是一种精神,一种远远超过金钱本身价值的精神,一种超越国界和种族的精神,一种体现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人间真情。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捐多还是捐少,高旋低律都是情。

生与死,含笑面对坦然之

二00五年一月六日

上午,一位40多岁的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走进门来,她面色微黄,说起话来有些吃力。看着她掖下夹着一叠X光片子,问其缘由后,知她正住院,今天赶来是为了了却一桩心愿----为印度洋海啸中的灾民捐款。他们把1万元人民币交到了红会干部的手里后,却怎么也不肯在收据上留下捐款人姓名,僵持一通后他们说:“就叫人民吧。”在场的所有人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哪!更何况那位女病人得的是癌症!

接近午饭时,我们的一个熟人打来电话,说要捐款,让等着他。此刻,我们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尿毒症患者,他生命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珍贵。不多会,他那消瘦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对不起,我刚做完血液透析,来晚了。”尽管他满脸笑容,但我们笑不起来,眼眶都禁不住湿润起来。

二00五年一月十七日

今天下午,一位中年妇女匆匆赶来,从她红红的双眼看得出刚刚流过泪。她拿出2000元崭新的人民币放在桌上,转身欲走,正当我们想喊住她留下姓名时,她似乎已经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拿出一封准备好的“信”,说:我要讲的都在这里。

打开“信”,一个感人的故事跳跃在字里行间:

“妈妈,快代我去向海啸灾区的孩子们献爱心吧!”这是我儿子的声音。他于去年的一次车祸中身亡,年仅三十岁。在他有限的生命中,有的是一颗颗爱心,做的是一件件善事。就在他离开我们的当年,曾带着一帮车友,将几十台淘汰的电脑整修后送往贫困地区,并再次准备前往。可是,他的愿望没能实现,带着遗憾离开了我。这几天,我耳边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回响:“妈,快去,快去为灾区人献爱心。”我对儿子说:“放心吧,妈知道你的爱心仍与日月同在,妈会把你对他人的爱永远地延续下去。”

二00五年一月十八日

上午,苏州工业园区台资企业唯葑食品有限公司派人来,代表已故董事长江财旺的夫人顾建芳,向海啸灾民捐款人民币8万元。这是一笔非同寻常的捐款,捐款人自己就是海啸的受害者-----丈夫在海啸中遇难,自己也身受重伤,至今尚未完全康复。她悲痛,但更坚强,她把自己的悲痛化作了爱的真情撒向更多遭受同样灾难的同胞们。

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句句肺腑的感言,像一道道印记,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是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它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就像臧克家老先生在一首诗中所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人间真爱如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之间。疾病诚可怕,以笑面对之;生死共相存,爱心洒人间。他们用自己的壮举向世人宣告:生命可以逝去,但全球人类的相互关爱和援助却将永存。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些人的人生观念犹如大雪封径,冻成了凝滞模糊的风景线。但我们相信,伟大的人类之爱能把远冬的孤日咏进蓬勃的春天。

善与恶,民族之魂萌芽始

二00五年一月十五日

今天是星期六,才过8点钟,我们就迎来了一对年轻夫妇,女的挺着大肚子,走路很不方便。我们招呼她坐下,她说:“不用了,下周我就要做妈妈了,我想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做件有意义的事情,替受灾的孩子们献上一点心意。”

不多时,门口又出现一位年轻的爸爸,搀着刚学会走路的女儿走了进来。我们问小宝贝:“几岁了?”“2岁。”话还没说完,她就躲到爸爸身后。爸爸把她抱到身上问:“今天你来干什么的?”“为海啸没有饭吃的小朋友送饭。”爸爸听后开心地笑了。

一位三年级的男同学和爸爸一起来到这里,说:爸爸刚到血站献过血,我现在还小,献血不合格,但我也有爱心,这里是我平时省下的零用钱,一共34元,托你们送到灾区去。

一天下来,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前来捐款的不计其数。

“勿因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中国人的一句古话,有善才有德,有德方成才。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才双全,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无声的行动,他们将自己善良的影子投射在孩子人生座标上,哪怕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但等风云掠过,鬓发如霜时,其意义才如佳酿久贮。播下好思想、好行动、好习惯、好人格的种子,每颗种子都会生根、 发芽、开花、结果。正是这善良、仁爱、美德的种子代代相传,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形成了华夏子孙的浩然正气。

真与伪,爱心情意本无价

二00五年一月七日

今天,一位女生为纪念自己十八周生日,拿出了存折上的所有积蓄735元,捐给了正在饱受灾难之苦的同年人。她没有留下姓名,用自己的真诚书写了庄严的成年人誓言,点亮了不平凡的人生蜡烛。

二00五年一月十日

上午9点,一位先生带来了一封信和500元钱,说这是102岁老人费达生的一点心意。信中说:印度洋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感悲痛,现表微薄之力,请收下赈灾款500,。以表自己的慈爱之心。

二00五年一月二十日

打开密密麻麻的捐款人记录,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捐款登记本中,叫做“无名氏”、“献爱心”、“中国人”、“老干部”、“好心人”、“爱无价”……不胜其数。但是,我们也接到几个这样的捐款电话-----先问有何回报,比如要求在电视新闻上露露脸,否则就不一定考虑捐了。对此,我们会坦率地告诉对方,你的动机不纯,我们难以配合。

当诚实成为“不成熟”,虚伪却成为“成熟”的代名词时,我们痛恨过,甚至痛心疾首地呼唤过:还我真诚!然而,面对今天用一颗颗爱心织成真诚的纽带,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些充满真诚爱心的捐款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图回报,只讲奉献,更不为自己的付出而索取,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是蔚蓝,是将大海与天空融为一体的蔚蓝。让虚伪无处遁身,隐去的是姓名,留下了慈祥和温柔,它珍藏着爱的伟大,组接了情的辉煌,熔进了人间万象,折射出心灵的霞光`。

红十字会感人事迹作文

本网5月22日讯 22日,济南市就业技能培训学校积极与我局,历下区教育局、历下区民政局联系,为支援5.12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开展免费培训工作。此次免费就业培训计划接纳1000名四川灾区学生,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学校将实行“五免、一保证”方案,即免费供餐,免费提供住宿,免费培训,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免费安排学生上岗,保障学生安全,培训对象为17-20岁,应、往届初中、高中毕业生(含高中未毕业学生)。

22日下午,济南市迅达客运出租公司的江佃明经理带着全公司全体出租车司机们及职员捐出的11310元善款,来到我会募捐点,代表了全体“的哥”们的一份心意。

22日下午,历下区卫生局紧急召开全区医疗机构会议,会上紧急传达历下区卫生局与区红十字会下发的紧急通知,通知写到,对目前四川地震灾区急需的药品、消毒剂(片)、口罩、卫生巾等应急物品,希望驻区各级医疗机构踊跃捐献,以解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片爱心。会后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响应,纷纷表示将尽最大努力筹集救灾物资,急灾区人民之所急,尽快将应急药品及物资通过红十字会送到灾民的手中。

历下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民女士及其家属向红十字会捐款2000元。

截止到5月22日,历下区红十字会共接受社会各界募捐842161元。

红十字会的故事

爱心捐款:日记与感慨

——发生在苏州市红十字会的故事

郝如一 周小蓉

2004年岁尾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之深重与惨烈震惊全世界。

早已步入“小康”,而且有着丰厚爱心之人文底蕴的苏州市民“闻啸而动”——从市委、市政府等四套班子领导到市纪委、审计局等部分党政机关公务员;从宗教界的方丈、道长、牧师,到中小学师生;从老苏州人到新苏州人;从百岁老者到8个月的婴儿,人们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多则5万8万元,少则5毛1角钱。

捐款数额有多有少,但那一颗颗滚烫的爱心,却表达了同样的心愿:向灾区伸出援手,让灾民早日安居。短短的20多天, 全市民间自发捐款就达到700多万元,创下苏州红十字会发展史之最!

在苏州人民为援助印度洋海啸灾难而捐款的日子里,我们——苏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被市民的爱心善举所感动,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化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久久地“影印”在我们心里,不禁感慨万分……

富与贫,高旋低律都是情

二00五年一月三日

今天是元旦休息的第三天。一大早,就有一对从吴江市震泽镇赶来捐款的夫妻。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俩都已经下岗,经济并不宽裕,但听到印度洋海啸灾难的消息,两人立即决定到红十字会来捐款。他俩先乘农村班车,再转城市公交,最终是“打的”找到这里。尔后,他们拿出了从日常俭朴的生活中节约下来的2000元现金,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人也是苏州人助人为乐的传统,我们生活是艰苦一点,但比起灾区的人民,我们现在什么都有,向灾民献一点爱心是应该的。

二00五年一月四日

上午10点,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来到办公室,身材不高,戴副眼镜。貌似书生的他拿出5. 27万元现金。问他为什么捐这么多,他说:“奉献爱心,共同关怀,让整个世界更美好。”

中午,东冉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带来全校师生的一片爱心。他说:平时,社会对我们倾注了许多的爱,我们应该把这爱心传递出去。据介绍,该校一位学生将母亲给的一元午饭钱拿出来,一半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一半自己中午买只面包垫饥。还有一位学生,把自己卖破烂得到的一元一角钱全部捐给了灾区。

下午,又有一位40多岁的先生,捐了2万元,并说:“灾区那边太需要钱了,我没有太多的积蓄,这份情义请收下。”

富与贫,在常人眼中衡量的尺子是金钱。其实不然,人所拥有的除了物质财富,更可贵的是精神财富。当金钱涤荡数千年伦理基础,又无一种理性的、泛视角的价值观取代时,富人与穷人都会沦为其奴仆与祭品。前者为挥霍而浑然纵情,后者因不平而烦躁冲动。如若金钱伦理在市场经济中“贫血”,精神危机便会如瘟疫流行,不管人们发出何等呼吁,不管理性主义如何清楚其危害,仍难阻挡其蔓延的趋势,无情地吞噬着一个又一个人的身躯和灵魂。

今天,看着无数人用自己的那份劳动所得赠与他人分享时,我们思索着,探寻着:难道他们不追求荣华富贵?难道他们心中没有贪图享受的欲望?不!他们身上有比金钱和自我更重要的一种东西,那是一种精神,一种远远超过金钱本身价值的精神,一种超越国界和种族的精神,一种体现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人间真情。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捐多还是捐少,高旋低律都是情。

生与死,含笑面对坦然之

二00五年一月六日

上午,一位40多岁的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走进门来,她面色微黄,说起话来有些吃力。看着她掖下夹着一叠X光片子,问其缘由后,知她正住院,今天赶来是为了了却一桩心愿----为印度洋海啸中的灾民捐款。他们把1万元人民币交到了红会干部的手里后,却怎么也不肯在收据上留下捐款人姓名,僵持一通后他们说:“就叫人民吧。”在场的所有人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哪!更何况那位女病人得的是癌症!

接近午饭时,我们的一个熟人打来电话,说要捐款,让等着他。此刻,我们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尿毒症患者,他生命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珍贵。不多会,他那消瘦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对不起,我刚做完血液透析,来晚了。”尽管他满脸笑容,但我们笑不起来,眼眶都禁不住湿润起来。

二00五年一月十七日

今天下午,一位中年妇女匆匆赶来,从她红红的双眼看得出刚刚流过泪。她拿出2000元崭新的人民币放在桌上,转身欲走,正当我们想喊住她留下姓名时,她似乎已经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拿出一封准备好的“信”,说:我要讲的都在这里。

打开“信”,一个感人的故事跳跃在字里行间:

“妈妈,快代我去向海啸灾区的孩子们献爱心吧!”这是我儿子的声音。他于去年的一次车祸中身亡,年仅三十岁。在他有限的生命中,有的是一颗颗爱心,做的是一件件善事。就在他离开我们的当年,曾带着一帮车友,将几十台淘汰的电脑整修后送往贫困地区,并再次准备前往。可是,他的愿望没能实现,带着遗憾离开了我。这几天,我耳边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回响:“妈,快去,快去为灾区人献爱心。”我对儿子说:“放心吧,妈知道你的爱心仍与日月同在,妈会把你对他人的爱永远地延续下去。”

二00五年一月十八日

上午,苏州工业园区台资企业唯葑食品有限公司派人来,代表已故董事长江财旺的夫人顾建芳,向海啸灾民捐款人民币8万元。这是一笔非同寻常的捐款,捐款人自己就是海啸的受害者-----丈夫在海啸中遇难,自己也身受重伤,至今尚未完全康复。她悲痛,但更坚强,她把自己的悲痛化作了爱的真情撒向更多遭受同样灾难的同胞们。

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句句肺腑的感言,像一道道印记,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是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它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就像臧克家老先生在一首诗中所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人间真爱如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之间。疾病诚可怕,以笑面对之;生死共相存,爱心洒人间。他们用自己的壮举向世人宣告:生命可以逝去,但全球人类的相互关爱和援助却将永存。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些人的人生观念犹如大雪封径,冻成了凝滞模糊的风景线。但我们相信,伟大的人类之爱能把远冬的孤日咏进蓬勃的春天。

善与恶,民族之魂萌芽始

二00五年一月十五日

今天是星期六,才过8点钟,我们就迎来了一对年轻夫妇,女的挺着大肚子,走路很不方便。我们招呼她坐下,她说:“不用了,下周我就要做妈妈了,我想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做件有意义的事情,替受灾的孩子们献上一点心意。”

不多时,门口又出现一位年轻的爸爸,搀着刚学会走路的女儿走了进来。我们问小宝贝:“几岁了?”“2岁。”话还没说完,她就躲到爸爸身后。爸爸把她抱到身上问:“今天你来干什么的?”“为海啸没有饭吃的小朋友送饭。”爸爸听后开心地笑了。

一位三年级的男同学和爸爸一起来到这里,说:爸爸刚到血站献过血,我现在还小,献血不合格,但我也有爱心,这里是我平时省下的零用钱,一共34元,托你们送到灾区去。

一天下来,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前来捐款的不计其数。

“勿因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中国人的一句古话,有善才有德,有德方成才。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才双全,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无声的行动,他们将自己善良的影子投射在孩子人生座标上,哪怕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但等风云掠过,鬓发如霜时,其意义才如佳酿久贮。播下好思想、好行动、好习惯、好人格的种子,每颗种子都会生根、 发芽、开花、结果。正是这善良、仁爱、美德的种子代代相传,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形成了华夏子孙的浩然正气。

真与伪,爱心情意本无价

二00五年一月七日

今天,一位女生为纪念自己十八周生日,拿出了存折上的所有积蓄735元,捐给了正在饱受灾难之苦的同年人。她没有留下姓名,用自己的真诚书写了庄严的成年人誓言,点亮了不平凡的人生蜡烛。

二00五年一月十日

上午9点,一位先生带来了一封信和500元钱,说这是102岁老人费达生的一点心意。信中说:印度洋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感悲痛,现表微薄之力,请收下赈灾款500,。以表自己的慈爱之心。

二00五年一月二十日

打开密密麻麻的捐款人记录,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捐款登记本中,叫做“无名氏”、“献爱心”、“中国人”、“老干部”、“好心人”、“爱无价”……不胜其数。但是,我们也接到几个这样的捐款电话-----先问有何回报,比如要求在电视新闻上露露脸,否则就不一定考虑捐了。对此,我们会坦率地告诉对方,你的动机不纯,我们难以配合。

当诚实成为“不成熟”,虚伪却成为“成熟”的代名词时,我们痛恨过,甚至痛心疾首地呼唤过:还我真诚!然而,面对今天用一颗颗爱心织成真诚的纽带,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些充满真诚爱心的捐款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图回报,只讲奉献,更不为自己的付出而索取,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是蔚蓝,是将大海与天空融为一体的蔚蓝。让虚伪无处遁身,隐去的是姓名,留下了慈祥和温柔,它珍藏着爱的伟大,组接了情的辉煌,熔进了人间万象,折射出心灵的霞光`。

参考资料: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4#top

红十字会是谁创立的,有什么感人故事 红十字会的故事

谁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我打了很长时间,多加点辛苦费吧!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佘艳,她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她有一颗透亮的童心。她是一个孤儿,她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8年,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话是“我来过我很乖”。她希望死在秋天,纤瘦的身体就像一朵花自然开谢的过程。在遍地黄花堆积,落叶空中旋舞时候,她会看见横空远行雁儿们。她自愿放弃治疗,把全世界华人捐给她的54万元救命钱分成了7份,把生命当成希望的蛋糕分别给了7个正徘徊在生死线的小朋友。

我自愿放弃治疗

她一出生就不知亲生父母,她只有收养她的“爸爸”。

1996年11月30日,那是当年农历10月20日,因为“爸爸”佘仕友在永兴镇沈家冲一座小桥旁的草丛中发现被冻得奄奄一息的这个新生婴儿时,发现她的胸口处插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10月20日晚上12点。”

家住四川省双流县三星镇云崖村二组的佘仕友当时30岁,因为家里穷一直找不到对象,如果要收养这个孩子,恐怕就更没人愿意嫁进家门了。看着怀中小猫一样嘤嘤哭泣的婴儿,佘仕友几次放下又抱起,转身走又回头,这个小生命已经浑身冰冷哭声微弱,再没人管只怕随时就没命了!咬咬牙,他再次抱起婴儿,叹了一口气:“我吃什么,你就跟我吃什么吧。”

佘仕友给孩子取名叫佘艳,因为她是秋天丰收季节出生的孩子。单身汉当起了爸爸,没有母乳,也买不起奶粉,就只好喂米汤,所以佘艳从小体弱多病,但是非常乖巧懂事。春去春又回,如同苦藤上的一朵小花,佘艳一天天长大了,出奇得聪明乖巧,乡邻都说捡来的娃娃智商高,都喜欢她。尽管从小就多病,在爸爸的担惊受怕中,佘艳慢慢地长大了。

命苦的孩子的确不一般,从5岁起,她就懂得帮爸爸分担家务,洗衣、煮饭、割草她样样做得好,她知道自己跟别家的孩子不一样,别家的孩子有爸爸有妈妈,自己的家里只有她和爸爸,这个家得靠她和爸爸一起来支撑,她要很乖很乖,不让爸爸多一点点忧心生一点点气。

上小学了,佘艳知道自己要好学上进要考第一名,不识字的爸爸在村里也会脸上有光,她从没让爸爸失望过。她给爸爸唱歌,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一样一样讲给爸爸听,把获得的每一朵小红花仔仔细细贴在墙上,偶尔还会调皮地出道题目考倒爸爸……每当看到爸爸脸上的笑容,她会暗自满足:“虽然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也有妈妈,但是能跟爸爸这样快乐地生活下去,也很幸福了。”

2005年5月开始,她经常流鼻血。有一天早晨,佘艳正欲洗脸,突然发现一盆清水变得红红的,一看,是鼻子里的血正向下滴,不管采用什么措施,都止不住。实在没办法,佘仕友带她去乡卫生院打针,可小小的针眼也出血不止,她的腿上还出现大量“红点点”,医生说,“赶快到大医院去看!”来到成都大医院,可正值会诊高峰,她排不上轮次。独自坐在长椅上按住鼻子,鼻血像两条线直往下掉,染红了地板。他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端起一个便盆接血,不到10分钟,盆子里的血就盛了一半。

医生见状,连忙带孩子去检查。检查后,医生马上给他开了病危通知单。他得了“急性白血病”!

这种病的医疗费是非常昂贵的,费用一般需要30万元!佘仕友懵了。看着病床上的女儿,他没法想太多,他只有一个念头:救女儿!借遍了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的钱不过杯水车薪,距离30万实在太远,他决定卖掉家里唯一还能换钱的土坯房。可是因为房子太过破旧,一时找不到买主。

看着父亲那双忧郁的眼睛和日渐消瘦的脸,佘艳总有一种酸楚的感觉。一次,佘艳拉着爸爸的手,话还未出口眼泪却冒了出来:“爸爸,我想死……”

父亲一双惊愕的眼睛看着她:“你才8岁,为啥要死?”

“我是捡来的娃娃,大家都说我命贱,害不起这病,让我出院吧……”

6月18日,8岁的佘艳代替不识字的爸爸,在自己的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签字:“自愿放弃对佘艳的治疗。”

8岁女孩乖巧安排后事

当天回家后,从小到大没有跟爸爸提过任何要求的佘艳,这时向爸爸提出两个要求:她想穿一件新衣服,再照一张相片,她对爸爸解释说:“以后我不在了,如果你想我了,就可以看看照片上的我。”

第二天,爸爸叫上姑姑陪着佘艳来到镇上,花30元给佘艳买了两套新衣服,佘艳自己选了一套粉红色的短袖短裤,姑姑给她选了一套白色红点的裙子,她试穿上身就舍不得脱下来。三人来到照相馆,佘艳穿着粉红色的新衣服,双手比着V字手势,努力地微笑,最后还是忍不住掉下泪来。

她已经不能上学了,她长时间背着书包站在村前的小路上,目光总是湿漉漉的。

如果不是《成都晚报》的一个叫傅艳的记者,佘艳将像一片悄然滑落的树叶一样,静静地从风中飘下来。

记者阿姨从医院方面得知了情况,写了一篇报道,详尽叙说佘艳的故事。旋即,《8岁女孩乖巧安排后事》的故事在蓉城传开了,成都被感动了,互联网也被感动了,无数市民为这位可怜的女孩心痛不已,从成都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现实世界与互联网空间联动,所有爱心人士开始为这个弱小的生命捐款,“和谐社会”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最强音。短短10天时间,来自全球华人捐助的善款就已经超过56万元,手术费用足够了,小佘艳的生命之火被大家的爱心再次点燃!宣布募捐活动结束之后,仍然源源不断收到全球各地的捐款。所有的钱都到位了,医生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一个接一个的治疗难关也如愿地一一闯过!大家沉着地微笑着等待成功的那一天!有网友如是写道:“佘艳,我亲爱的孩子!我希望你能健康的离开医院;我祈祷你能顺利的回到学校;我盼望你能平安的长大成人;我幻想我能高兴的陪你出嫁。佘艳,我亲爱的孩子……”

6月21日,放弃治疗回家等待死神的佘艳被重新接到成都,住进了市儿童医院。钱有了,卑微的生命有了延续下去的希望和理由。

佘艳接受了难以忍受的化疗。玻璃门内,佘艳躺在病床上输液,床头旁边放着一把椅子,椅子上放一个塑料盆,她不时要侧身呕吐。小女孩的坚强令所有人吃惊。她的主治医生徐鸣介绍,化疗阶段胃肠道反应强烈,佘艳刚开始时经常一吐就是大半盆,可她“连吭都没吭一声”。刚入院时做骨髓穿刺检查,针头从胸骨刺入,她“没哭,没叫,眼泪都没流,动都不动一下”。

佘艳从出生到死亡,没有得到一丝母爱的关照。当徐鸣医生提出:“佘艳,给我当女儿吧!”佘艳眼睛一闪,泪珠儿一下就涌了出来。第二天,当徐鸣医生来到她床前的时候,佘艳竟羞羞答答地叫了一声:“徐妈妈。”徐鸣开始一愣,继而笑逐颜开,甜甜地回了一声:“女儿乖。”

所有的人都期待奇迹发生,所有的人都在盼望佘艳重生的那一刻。很多市民来到医院看望佘艳,网上很多网民都在问候这位可怜的孩子,她的生命让陌生的世界撒满了光明。

那段时间,病房里堆满了鲜花和水果,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芬芳。

两个月化疗,佘艳陆续闯过了9次“鬼门关”,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溶血、消化道大出血……每次都逢凶化吉。由省内甚至国内权威儿童血液病专家共同会诊确定的化疗方案,效果很好,“白血病”本身已经被完全控制了!所有人都在企盼着佘艳康复的好消息。

但是,化疗药物使用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非常可怕。而与别的很多白血病孩子比较,佘艳的体质差很多。经此手术后她的体质更差了。

8月20日清晨,她问傅艳:“阿姨,你告诉我,他们为什么要给我捐款?”

“因为,他们都是善良人。”

“阿姨,我也做善良人。”

“你自然是善良人。善良的人要相互帮助,就会变得更加善良。”

佘艳从枕头下摸出一个数学作业本,递给傅艳:“阿姨,这是我的遗书……”

傅艳大惊,连忙打开一看,果然是小佘艳安排的后事。这是一个年仅8岁的垂危孩子,趴在病床上用铅笔写了三页纸的《遗书》。由于孩子太小,有些字还不会写,且有个别错别字。看得出整篇文章并不是一气呵成写完的,分成了六段。开头是“傅艳阿姨”,结尾是“傅艳阿姨再见”,整篇文章“傅艳阿姨”或“傅阿姨”共出现7次,还有9次简称记者为“阿姨”。这16个称呼后面,全部是关于她离世后的“拜托”,以及她想通过记者向全社会关心她的人表达“感谢”与“再见”。

“阿姨再见,我们在梦中见。傅艳阿姨,我爸爸房子要垮了。爸爸不要生气,不要跳楼。傅阿姨你要看好我爸爸。阿姨,医我的钱给我们学校一点点,多谢阿姨给红十字会会长说。我死后,把剩下的钱给那些和我一样病的人,让他们的病好起来……”

这封遗书,让傅艳看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我来过,我很乖

8月22日,由于消化道出血,几乎一个月不能吃东西而靠输液支撑的佘艳,第一次“偷吃东西”,她掰了一块方便面塞进嘴里。很快消化道出血加重,医生护士紧急给她输血、输液……看着佘艳腹痛难忍、痛苦不堪的样子,医生护士都哭了,大家都愿意帮她分担痛苦,可是,想尽各种办法还是无济于事。

8岁的小佘艳终于远离病魔的摧残,安详离去。

所有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那个美丽如诗、纯净如水的“小仙女”真的去了另一个世界吗?记者傅艳抚摸着佘艳渐渐冰冷的小脸,泣不成声,再也不能叫他阿姨了,再也不能笑出声来了……

四川在线,网易等网站沉浸在泪海里,互联网被泪水打湿透了,“心痛到不能呼吸”。每个网站的消息帖子下面都有上万条跟帖,花圈如山,悼词似海,一位中年男士喃喃低语:“孩子,你本来就是天上的小天使,张开小翅膀,乖乖地飞吧……” 8月26日,她的葬礼在小雨中举行,成都市东郊殡仪馆火化大厅内外站满了热泪盈眶的市民。他们都是8岁女孩佘艳素不相识的“爸爸妈妈”。为了让这个一出生就被遗弃、患白血病后自愿放弃自己的女孩,最后离去时不至于太孤单,来自四面八方的“爸爸妈妈们”默默地冒雨前来送行。

她墓地有她一张笑吟吟的照片,碑文正面上方写着:“我来过,我很乖(1996.11.30.--2005.8.22)”

后面刻着关于佘艳身世的简单介绍,最后两句是:“在她有生之年,感受到了人世的温暖。小姑娘请安息,天堂有你更美丽。”

遵照小佘艳的遗愿,把剩下的54万元医疗费当成生命的馈赠留给其他患白血病的孩子。这7个孩子分别是杨心琳、徐黎、黄志强、刘灵璐、张雨婕、高健、王杰。这七个可怜的孩子,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2岁,都是家境非常困难,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困子弟。

9月24日,第一个接受佘艳生命馈赠的女孩徐黎在华西医大成功进行手术后,她苍白的脸上挂上了一丝微笑:“我接受了你生命赠与,谢谢佘艳妹妹,你一定在天堂看着我们。请你放心,以后我们的墓碑上照样刻着:我来过,我很乖……”

北京红十字会小故事

故事1:

高中生活

记得是十五年前,读高中时,家里特穷,我在县城读书。从家里带的菜,只管到星期二,夏天管的时间更短。没有青菜吃,更不用说吃肉了。在这期间,我领略了贫穷的滋味。可就在这期间,我也发现了人间的温情。我的一个叔叔住在县城里,但家庭条件也不好。可是,他家却为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条件,就是我从家里带菜,像土豆、萝卜、黄瓜、白菜等。当我吃完了从家里带的菜后,他家就给我炒菜吃,三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吃到青菜,有时,叔叔还会留我在他家吃一顿肉,让我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后来,一想起这段日子,就觉得温馨无比,让我深深体会到:爱会给人留下的美好回忆。

故事2:

盲人的捐助

一个青年扶着一位盲人走进办公室。我以为又是求助者来了,赶忙起身接待,让座之后,开始问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我们都会尽力的。

这名青年赶忙解释说,他不是来求助的,他是来捐助的。

啊!捐助?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时,盲人哥哥说话了,“我是来捐款救助贫困高中学生的,每年捐助1000元给报纸上报道的那名叫李伟的困难学生。”说着,便从包里拿出一小沓钱来,一张一张地数,刚好1000元,他把钱交给我,并告诉我,只要那孩子好好学习,他一定会资助这孩子上大学的。

我感动得无话可说,好多有钱的健康者没做到,他却做到了。

故事3:

爱心的距离

两次爱心的举动让我明白了爱的意义,也发现了爱的距离。

一次是7月初的一天,我在网上向上海教育委员会的邮箱里发出了关于贫困生的求助信。本没当回事,可过了几天,那边回话了,他说明了当地的原因,国家安排的有扶贫地区,因而对我的请求无能为力,听到电话那端的话语,我的心里很感动,至少他们很重视这件事,给了明确的回复。至今,电话那端的的话语还在耳边萦绕。

无独有偶,7月14日,几位爱心人士到某县的一个乡村小学去奉献爱心。行至一个岔路口问路时,一个小伙子竟然把他们指向岔路。幸亏他们发现得及时,确认无误后才敢继续赶路,要不然不知会走多少弯路。但这次那个小伙子的行为对几位爱心人士影响很大,他们差点就想驱车返回了,幸好有位长者说:“我们是去奉献爱心的,那就不要被这样的人影响。”一句话,大家都认为有理,便释然了。

这两件小事都与爱心有关,但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爱因人而异,爱需要真诚和细腻。

故事4:

一天下午,一位母亲哭哭啼啼地找到我,她说她的孩子玩电脑游戏上瘾,一个多星期没上学。一个星期后孩子回到家,整个人又黑又瘦,眼神都有点恍惚了,长期的电脑游戏,已经使他的身心遭受了沉重的裂变。

一方面是孩子不想再上学,想玩游戏,另一方面,学校为严肃校纪校规,要给予孩子处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孩子到了这般天地,是谁的错,事已至此,埋怨谁都没用,关键是现在该怎么办,怎么把孩子从这个深深的泥团中拽出来。

首先对年轻的母亲说:这件事出现了,你首先要冷静,不要追究以前怎样,也不要把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否则,你早晚会把孩子关成精神病的。再就是你得承认孩子已经有了心理缺陷,要对他进行矫正。你先到学校找到相关部门,说明自己孩子的问题,不要回避什么。要求学校从保护孩子名誉及前途出发,不要处分孩子,再就是把孩子从学校带回来,找人进行矫正。第三就是带孩子到各地风景区去玩一段时间,让他换个环境,让他认识到除了网络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美的现实世界等待着他去发现、去感知。这位母亲半信半疑地点点头,走了。

了20来天,这位母亲找到我,一改往日那种泪水涟涟的面容,满脸微笑着对我说:“你说的办法真起效,我就按你说的几点去做了。结果,从外地一回来,孩子就要去上学,学校也很宽容地接纳了他。”

从此,他没再痴迷于网吧,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也因此有了太多的感悟:有时奉献、帮助也只不过是出出主意,而宽容、保护、尊重又是何等的重要。

故事5:

我眼中的“希望老人”江诗信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无法把眼前的的这位老人和中国“希望老人”联系起来。瘦削的脸庞,快要全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尖尖的下巴。唯独那双眼睛里的平实与和善让我明白这位老人的幸福所在。

一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旧夹克衫,一条浅蓝色的裤子,一双不超过50元的球鞋,包裹着一个瘦弱的身躯,还在不断的咳嗽,当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在不停的整理材料。我在想,是什么促使了这位老人的不懈追求,是什么使他为贫穷的孩子而舍弃了安享晚年的快乐。在常人眼中,他令人不可思议,但在他的心里,爱主宰了一切,贫困孩子期盼的眼神占据了他们所有的思想,除了深深的敬意之外,无一言表。

我还看到了世界上最简单的名片,一张很薄的白纸片,上面简简单单的写上了“江诗信”三个字,和那一排爱心协会的小字。慢慢的走近老人,我发现了一颗滚烫的心。

故事6:

2005年6月5日,郧西河夹镇丰沟村小学当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捐来的书时,他们的样子让人吃惊,像看什么稀奇似的。我就伸手拿一本给他看,几个衣衫褴褛的同学就和他围在一抢着看,看着他们新奇的样子,我感到一阵酸楚。这可是城里孩子看过的不要的书籍呀?在操场上,几个小伙伴正在玩一辆城里孩子捐赠的玩具小汽车,旧得已不成样子,而且还没电池,可这几个孩子却玩得津津有味。

故事7:

爱心,从小培养 前来捐款的爱心市民中,有许多孩子的身影。下午,6岁的王午晨小朋友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省红十字会捐款。王午晨在汪庄幼儿园读大班,看到电视报道后,央求爸爸带他去捐款。当他把8000元现金交到工作人员手中时,在场的大人都被孩子脸上郑重的表情深深打动。求是星洲小学一(4)班的老师和家长代表送来了一个精致的募捐箱,箱子是家长亲手制作的,里面装着全班同学募集的4893.32元爱心款。老师说,很多孩子看了灾区的报道后,留下了眼泪,纷纷拿出零花钱放到捐款箱里。随行的家长也表示,“这是一次巨大的灾难,鼓励孩子们捐款也是想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故事8:

百万血汗钱 捐款献真情 萧山的陈女士和丈夫一起苦心经营着一家养殖场。13日她在外省时就接到丈夫打来的紧急电话,说四川地震非常惨烈,要赶快筹点钱向灾区捐赠。当晚她匆匆赶回家,又接到在香港读大学的女儿的长途电话。女儿急切的说,地震灾区的人好可怜,妈妈快救救他们。女儿从小就善良乖巧,热心公益事业,特别喜欢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结对助学的孩子遍及各地甚至还有国外的。看着电视里受灾的场面和镜头,陈女士好几次忍不住潸然泪下。一家三口商量了一晚上,决定第二天就立即通过红十字会捐款。14日一大早,她就向省红十字会打来电话咨询捐款的用途和方式、手续。随后毅然去银行捐赠了多年奋斗积攒的血汗钱100万元。 陈女士非常低调,到省红十字会领取捐赠发票和证书时一直躲避媒体的采访,表示不要宣传。她朴实的说,灾区百姓真的非常需要帮助,这只是尽全家的一份心意。这些钱也是他们多年的辛苦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这100万元能够尽快到达灾区,购买成食品、药品、帐篷等急需的物资,帮助灾民解决暂时的困难。

故事9:

小老板万元货款献爱心 宁波一位年近50的做小生意的热心群众,13日一早就到该市红十字会捐款1.5万元。据了解,这笔钱是他12日晚收拢的前三天的货款,原本准备13号去进货的,在电视上看到地震灾区灾情严重亟需援助的报道后就来了,老伴也很支持他。但他始终不肯告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自己的姓名。他只是反复平实地说:我只是尽一点心意。

故事10:

驱车三小时,亲送救灾款

17日,衢州开山集团的员工在工会主席的带领下,早上8点就从衢州出发,驱车3个多小时专程赶到省红十字会捐款13.4万多元。这些钱是集团3000多名职工自发组织捐献的,捐赠时全部是零钱,昨天公司财务花了几个小时整理清点后到银行换成整币亲自送过来。他们说,之所以要亲自过来捐,就是为了捐赠更及时更安全。除了员工捐款,公司还将向灾区捐赠价值30万元的路面机械设备,帮助灾区尽快恢复交通。

红十字会是谁创立的,有什么感人故事、红十字会是谁创立的,有什么感人故事,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