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经典禅意的语录集合4篇

[投稿者:君涛文 www.lebeitao.com]2022-12-28 09:55:52

有句话叫"爱的极致是宽容",即宽容是爱的最高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具有伟大的力量,它让一切自私和冷漠的人感到惭愧。我们确实需要一颗宽容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温情和幸福重现人间。钟声月色,灵境慧心,此中的禅,你悟了吗?今天君涛文要和大家分享的禅意:经典禅意的语录集合4篇,欢迎阅读~

经典禅意的语录集合4篇

经典禅意的语录

经典禅意的语录 第1篇

不以众生其性弊恶,邪见瞋浊,难可调伏,便即舍弃,不修回向。怛以菩萨大愿甲胄而自庄严,救护众生恒无退转。不以众生不知报恩,退菩萨行,舍菩提道。不以凡愚共同一处,舍离一切如实善根。不以众生数起过恶,难可忍受,而于彼所起疲厌心。

任何一个举动都可能带来"蝴蝶效应",我们不知道它是带来一次海啸还是亿万彩票。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严格律己,才是安全之举、明智之士。

禅是生命不断崭新的一种活法,更是突破自我狭隘的一种态度,去善待与观察世界,来规范与认识自己,禅的活泼就在于不是对着葫芦画瓢,而是在生命的历练中能够智慧面对,坚强面对,坦然面对。

找觅一瓢花瓣上晶莹的露珠,洗却满身尘埃,给无处搁浅的酸楚,找到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地。不想再去奢求天长地久,得失与成败。抚琴一曲云水禅心,挥袖荡去烟火里的俗情尘念,远离尘世的喧嚣;守一方净土,风扬处坐观云起,兰香泼墨,点滴温婉。

第三种由因缘和合生起的苦,却是第一圣谛中最重要、最具哲理的一面。

钟声月色,灵境慧心,此中的禅,你悟了吗?

无论是昨日的辉煌,还是十字路口的迷惘,无论是一帆风顺、青云直上,还是屡次受挫、几近绝望,都要学会遗忘,在这个开始的季节里开始新的生活。在曾经的成功里汲取经验,再接再厉,走向更高、更好的远方;在曾经的失败里接受教训,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带着现实的态度,以更稳健的步伐走下去,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发菩提心的人念佛,虽只念一句等于无量句。与没有发菩提心的人念佛功德是天壤之别。因为发菩提心当下就是无量的。用无量的心念无量的佛,这样才与佛相应。如何真实生起愿菩提心?修愿菩提心的人心里不能有冤家仇敌,心里不能有恨,只能有爱。观想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过去的父母,愿一切众生皆成佛道。

世上一切的苦,都根源于这个"我";佛法之所以帮助人究竟离苦的方法,就是帮助人破除这个"我"。破除"我"有许多善巧的方法,循序渐进,例如揭示因果之理:布施贫苦,能感得富裕;隐忍安详,能感得相貌庄严;尊敬他人,能感得地位尊贵……越是为人,越是利己,真实不欺。

不要进小人圈子,也不让小人深入自己的领域和心灵。不要帮忙,不阻拦,不规劝,不参与,不讨论,任其发展,任其自生自灭。小人多行不义,迟早会被大家认识到他的嘴脸。

有句话叫"爱的极致是宽容",即宽容是爱的最高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具有伟大的力量,它让一切自私和冷漠的人感到惭愧。我们确实需要一颗宽容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温情和幸福重现人间。

佛说:"你长成这样就可以了!"我的心就回应说:"感佛的恩,我长成这样就可以了。"佛说:"我要在你心中做工,锻炼你,增长你,丰满你!"我的心就回答说:"感佛的恩,任凭您一切的作为。’

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佛遗教经》

淡泊,并非心如止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是为了拥有一份真实和美丽。真的希望在很多少年以后,当我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岁月的无情的洗礼之后。依然能够有心如止水的意境,不已物喜,不以己悲,依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一份淡然和从容。

人生苦短,生活中总是,悲喜交织,得失并重。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等待我们的并不全是鲜花和坦途,承受苦难和挫也是必修的内容。所以,不要轻言痛苦,也不要太注重结果。人生没有对错,只有承受。学会放下,令自己不悦的`事,学会放手令自己卑微的人。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都是起点。

什么样的人生才称得上富足。内心深处有活源。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世人虽有富贵力,不如学道功德深。——《大智度论》拥有得多,人不一定满足;拥有得少,人不一定贫乏。有钱不一定快乐,没钱也可以安心自在,真正的财富从心头来,真正的富足也不以物质为衡量。人可以穷,心不能穷,让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让心灵的健康,用之不竭。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天天禅语]安心睡、快乐吃、欢喜笑、健康做,是人生四宝。

我常常说,如果任由自己发怒,不见得会对我们的敌人不好,但是会伤害到自己,这倒是很肯定的。我们会因此失去内在的和平,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消化不良,睡不着觉,客人来了也不想见,两道愤怒的眼光朝着那些竟敢挡在我们前面的人扫过去。如果家里有养宠物的,就再也没有心思去喂它。我们会让身边一起生活的人,日子难过得过不下去,甚至和最好的朋友愈来愈疏远。由于能够体谅的人愈来愈少,于是就愈来愈孤独。

真诚,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备的一种品质。真诚,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具有无穷的魅力。

不论球场内还是球场外,既要有一脚破门的精彩,也要有—无所获的承担。

佛曰:离种种心寂然不动,心海不起,转识波浪,了境心现,皆无所有,是名入三昧乐意成身。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直以为他是最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起。当有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喜欢。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佛家讲缘起,生活也是各种缘的聚合。有顺缘,就必有逆缘,顺来,逆来,总很正常。遇上顺缘,你很顺利,也很得意,遇上逆缘,处处不顺,你会失意。得意、开心,人就以为是好日子。失意、不开心,人就以为是倒霉、背运,过得好累、好苦。前一种感受,后一种感受,都是一种执著。尊重生活,尊重生活中的一切缘。这就是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按照生活自身的方式去生活。

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今天是为明天打基础,每一天都要好好过,今天过得好,明天才有可能会过得好。同样的一天,如果把事情安排好,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做很多事情,如果没有安排好,一天的时间莫名其妙就过去了。所以,能不能珍惜当下,非常重要。

人生风雨的经过,不是纠结于经历过多少苦痛,人生活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历经磨砺,所能秉持的一种坚韧,风雨交加,所能恪守的一种坦然。不管生活面对多少高低起伏,昂扬了自己的心态,其它也就没什么,宁静无烦恼,是为真吉祥。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于七宝满于三千大干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脑髓,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

眼前,我看到的只是满池败花残叶。尽管它还飘散着一丝余香的冷韵,但在秋天的凉意中却真实的透露着消瘦与颓废。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莲,应该是有佛性禅意的花。它应该比任何的花,都要灵逸静美。因为,我曾欣赏过它繁华时所蕴含的诗意。

为善者,让人感恩;为恶者,令人烦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遵从佛的教诲,恶人也不舍弃,极恶之人也要想办法帮助他回头。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对恶人没有一丝毫恶意,这是自己得大受用,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由口出",在初始交往的过程中谨慎自己的言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讲话时也应注意自己的口气和态度,避免触及他人的利益,毕竟有很多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发脾气对内对外都是烦恼,对内自己起烦恼,对外困扰他人。

那些用这种眼光看世界的人,对谁都没有信心,所以会感到孤单。他们打从内心深处感到孤单,因为他们不会常常想到别人。如果我们不常想到别人,我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判断他们,然后想像他们也用我们看他们的那种方式来看我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觉得很孤独是理所当然的。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爱人自爱、自爱爱人,就是佛心、菩萨心。

待人处事诚正信实,问心无愧,就可以皆大欢喜,身心自在。

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自生智慧。

一个不杀害别人的人,就不会造成别人杀害他的原因。我们不希望别人加诸我们的,我们也不要加诸别人。

有些人就算知道自己的毛病,也不愿意下决心改正,这就是隐藏在我们心里最恶毒、对我们伤害最大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我们无法管理它,也从来没想过要控制它。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起努力从反省自己开始,从改变自己做起,慢慢影响周围的人群。

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菜根谭》上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我们生在人世间,要学会随缘一世,一世随缘,这样才能活得自在。佛说:随缘自在。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是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我们生在人世间,必须得学会接受现实,虽然有时候现实很残酷。

喝茶是份享受,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在身心疲惫的时候,泡上一杯茶,茶香飘起的时候,整个心就像止水一样安详、宁静!闻着淡淡地茶香,漫漫长夜便有了一份静养之心,此时没有一点修饰和浮躁,脱去外衣还一个真实的自己,忘却了一切劳累,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

福自求多福,就是身体力行多造福,才能多福气。

作为凡夫的我们,总习惯用自己的方式,排除反击所有不喜欢的人、事、物。有人讲了一句你不爱听的话,就希望他立刻消失;有人伤害到你,马上更强烈地反击。这样以冤报冤,纠缠下去,相互间得到的伤害只会越来越多,自己也控制不了,明知道不应该去做的事,可总停不下来,这就是无始以来累积的可怕业力。

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人活着与死亡只是肉体的异化,死亡的实质是灵魂的新生。

修行就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僧又问:"哪个是佛心?"师日:"墙壁瓦砾是。"——《南阳忠》

越有名的风水师越好看风水,也越灵验。因为他所服务的对象均为高端客户群。他们的福报运势都决定了他们所对应的环境差不到哪里去。什么样的人会住什么样的房。这也是古人所说的"福人居福地"的道理。

禅悟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

古人言:"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的父母还健在时,为何我们就不能像我们初生时父母呵护我们一样来抚养善待我们的父母?这世上有很多忤逆不孝的子女,常常因为父母年老不能做事便将他们视为累赘,又可曾想过我们生下来时,不仅不能做事,从爬行、走路、吃饭、穿衣都是父母手把手教会的。父母没有嫌我们"无用"而放弃对我们的教养,而我们为何要因为"无用"而放弃对父母的赡养?

有容乃大,只要有开放的广阔心胸,就会过得非常舒服,脾气也会很好,渐渐就会发现,似乎伤害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并不是伤害你的人少了,而是你的心接纳身边事物的范围扩大了,能包容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别人已经伤害不了你,因为你根本不再把那些小小的言行举止,放在心上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优势和劣势都是相伴而生、相对而言的。有的时候,人的劣势也可以是优势,因为这些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只要练好内功,最大的劣势可能反而会变成最大的优势。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一个人与不同的人在一起就会出现不一样的价值。与君子交友,会受到好的陶冶,心灵也会得到净化;与小人为伍,也不免要受到恶的熏染,心灵变阴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如此。

为了得到身心的净化和灵魂的宁静,请走进禅的世界,方能安住清静无为的本心。万缘放下,自识本源。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达到自己与世界万物的和谐,完美的统一,自己也就认识了自己,识得了自家面目,寻得了自家家门。

在佛的眼中,世间的一切事、物、人都在不断变幻,没有一刻停留。万物有生有灭,没有瞬间停留,这也正是佛教中所说的"无常"。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人生中的很多东西,若必须放下时,不妨就放下吧,放下一些负担,轻轻松松地上路,放下才能得到顺畅地解脱。

烦恼,注定是幸福生活的拦路虎。只是,倘若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些已经流逝的日子,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烦恼都是自找的。只要放下一切,欣赏四季独具的情趣与韵味,用敏锐的心去感悟体会,不让烦恼与成见梗住心头,便随时随地可以体悟到"人间好时节"的佳境禅趣。

[天天禅语]当今时代的人们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识与理论,而真正缺乏的是对i宝的无伪信心与对因果的深信不疑。这才是我们无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人只活在当下,没有你之前,地球已然存在,有了你之后,地球依然存在。茫茫尘世间,人不过就是一粒浮尘,来自偶然,也不知去向何处。今世做人,就做好人的本分,不必去追问前生,亦不必去幻想来世。今生为何而生、为何而亡,亦不必追想。

有一句禅语叫掬水月在手。虽然月亮在苍天之上,但是如果我们开启智慧,掬一捧清水,月亮美丽的脸庞就可以出现在掌心之中。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能在生命的极点奋力一搏,或许会看到一处全新的景观。

所有的故事,都有个结局。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如白驹过隙。许多人,插肩了,便是缘分;许多事,沉淀了,便是晶莹;许多路,走过了,便是成长;许多错,明白了,便是历练;许多梦,做过了,便是幸运;许多绪,牵念了,便是幸福。

晚上不要太常去买醉,工作做完了,最好就回家,安安静静地吃顿饭,喝杯茶或其他饮料,看本书,让自己放松,然后怀着轻松的心情上床睡觉,早上早点起床。如果你是在神清气爽的状态下出门工作,我想你的生命一定会有所不同。

不给别人带来烦恼是一种慈悲。不给自己带来烦恼是一种智慧!要学会原谅,人难免有错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努力爱这个世界,不要嗔恨,否则将是一片苦海。宽恕的同时,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安详、解脱。吉祥如意。

每个人的烦恼都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的欲望,另一个就是外物,如金钱、权力、华屋、名声、美色、佳肴等,总是诱惑着人们,也烦恼着人们。

有些事,我们不能盖棺定论的事,荣枯事过都是梦,悲喜不惊便是禅,自有人明白好与坏。

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是那分无形、无染且无求的爱。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佛曰:"寻找自我。"

茶道可以说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了,理解的话,无所谓之对错。既然是道,自然是要悟,悟的过程就是修身养性过程。茶人追求是清净、自然、平和、质朴。"茶道"也是种以茶为媒生活礼仪,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通过沏、赏、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

根华仁波切教给我们一个窍诀:把一天的生活当作一生来观修。也就是,早上观想自己刚得人身,是孩童时代;中午观想自己为壮年人;下午观想为老年人;晚上观想开始生病,接近死亡;入睡时观为离开人世;做梦观为中阴阶段: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观想为下一世。

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拥有了让自己获得幸福的法宝,只是兜兜转转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人无法静下心来体悟自己已有的财富,更多时候仍是像上了发条的机器盲目地追求着自己也不确定的目标。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它没有采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佛菩萨,人天善神,都看着你。

智慧让爱不变质、不染著。

淡泊者须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从从容容,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是修身明志的最佳心灵空调。

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坛经·机缘第七》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又说:"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如地狱。"我们可以从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冢间修行,从孔子的门人颜回居陋巷,得到证明。从这些道理来看,苦就是由于多欲而来,多欲就是苦的根源。

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因为我们在大船上时就已经劳累不堪了。于是,我们只好听从风浪的摆布了。

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无量寿经》卷上

佛陀曾说过:"我接受凡世人与我争论,我不与凡世人争论。"这两句里充分呈现了佛陀的大爱和我们凡世人的愚昧无知。佛陀就像慈母,我们凡世人就像得自闭症的小孩。慈母包容患白闭症孩子的缺陷,却从不会给予孩子任何埋怨。

我看不清的是自己;我读不懂的是他人。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钱,但有钱的人也不一定都快乐。很多人为获取金钱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到头来却发现金钱换不来多一分一秒的时间。

言身疮者,为财物故,不惮劬劳,四方役身,疾急忽务,违于戒律。

戒度无极如金刚,不毁不犯无漏失,持心护戒如坏瓶,此名戒度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学佛,而囿于善恶观念,是初机,或门外汉。人有是非,佛没有是非;人有善恶,佛没有善恶。善恶是人法,非佛法。佛法超越善恶。超越是:虽然存在着,却无障碍。譬如在地面行走,即有山河的障碍,不能超越;乘上飞机,地面山河依旧,但却无障碍。

禅为何意,仍旧如人饮水,冷暖尚须自察。

很多事,不是我想,就能做到的。很多东西,不是我要,就能得到的。很多人,不是我留,就能留住的。所以,我只能尽其所能的去争取,放宽心态去对待,万一要是实现了呢!

经典禅意的语录 第2篇

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四十华严》卷十二

富有是命运的一个奖励,奖励过去的勤种善因;贫穷是命运的一个提醒,提醒得果当自今天始,努力为明天耕耘。无论贫富,都值得你对命运心存感激。

有人说:"我心好就好,何必修行?"师言:"你的心好有谁知道呢?真正的心好,是要受过一番洗练,练得非常自动、练得没有一丝一毫的考虑,就能伸出援手帮助别人。修行因此就有必要了!"

跟着太阳走,你就能享受阳光;跟着月亮走,你就能看到星星;跟着北极星走,你就能找到方向。

造福人群,就是富有自己。

"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是《红楼梦》里《好了歌》中的一段偈语,这一首《好了歌》似乎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告诫人们提防名利世界中的冷暖,看似消极,实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即使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时日如何变迁,世人总是会被欲望蒙蔽双眼,在热闹风光中奔波迁徙,被金钱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所累。

青春和现在的区别就是,有时我分不清,哪滴是眼泪,哪滴是汗水,因为它们的温度和咸度,都像烟花,那么凉。

不留昨日之非,不执今日之是。

给予快乐叫做慈,替对方解决痛苦叫做悲。将心比心、身同感受叫大慈爱,不分亲属、敌人同样看待的帮助叫大悲。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

当你对被别人产生意见时,先不要动口批评别人,你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心,看看你意见的背后是否隐藏着贪心、嫉妒或是嗔恨这些东西。遇事容易发脾气的人,其实是无能的表现,也证明了是自己心胸不够大,发脾气是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他人。能做到镇定、从容,并且能够包容他人有意或无意的过失,这是真的有素质、有涵养的人。

每个众生都有善的种子,若以闻思修佛法来激发,它就会发芽,生长,结果。

对于修行之人来说,有了愿力,就不会浑浑噩噩;对于世人来说,有了愿力就不会愚痴苦闷。在心中有愿的情况下,才能设立愿景,即愿力的具体化。为了成功,我们必须确立一个愿景,如果没有愿景,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人贵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强。勿依赖人,勿强求人,他人无论亲疏,皆不可依赖。

我愿,忘记悲欢,拂去身上的浮尘。让每一处风动都有,花朵的修养。

顺理生心,名善。——道生

宽心、包容,是快乐的泉源。

让我们都保有如莲花清净自在的心性,贪、嗔、痴自然不着于心,烦恼、痛苦也就不存在了。——选自《莲花菩提》

众生皆平等。

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无相故;不可以心得,心无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便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无相更得无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我们生活在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当一个人摒弃自私的行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帮助了自己。因为在这个崇尚合作的世界中,没有一个人能担当全部,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往往就维系在与别人互助的基础之上。

在挫折面前,我们要达观一些,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有坦途就有坎坷,没有坎坷的路是绝路;有顺境就有曲折,没有曲折的路是回头路;有完美就有不完美,没有磨砺的成功不是完美的;有成功就有挫折,没有挫折的人生是听天由命,是颓废的养成。

在佛教的绘画与塑像里,佛的容颜,永远是快乐、宁静、满足而慈悲的,决看不到有一丝受难或痛苦的痕迹。

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空有三者:一无性空,性非有故;二异性空,与妄所执自性异故;三自性空,二空所显为自性故。护法等《成唯识论》卷八

仅仅是躺在床上,想"我要利益一切众生",还没有付出任何行动,单单这样的想法,只要出自真诚,就能速消无边业障,积聚广大福德。

成功源于自制。有大度心者才能自制。只有自制才能心安理得,集中精力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能自制的人是令人佩服的,那是生命中至高境界的显现。

以仁心治理百姓,使之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应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一旦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就不要贪恋沿途的繁华,也不要畏惧路上的困厄,只要还能活着就已足够。

佛法的要旨是在让人得到自由自在,或者说解放人的精神世界。处处想不通,悟不了,索性不这么想,不这么悟,而是另辟蹊径,开拓思维的新天地,这就会一通百通,一悟百悟,如奔跑之鹿,得以自由。

佛言: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视吉良日。《般舟三昧经》

《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在高低起伏中经过,历练的是一种内心情怀的品格和修养,也可以说活的`是一种心态和境界,与身边的世界是一种温和的协调,如同面对那些烦恼,所有的耿耿于怀也不妨悠然一笑,没有什么烦恼能困住谁,生命真正的困惑,是自我的偏见与短视。#延参法师儒学文化讲座#

诸恶事不要做,众善事勤奉行,自已不断地净恶念为善意,这就是诸佛成就一切心愿的教育。

当下之交通,纵横四方,汽车、飞机令今人所能到达之范围,远超古人。身行于辽阔之地,却有人在二六时中只计较个人利害,视他者为地狱,步步都有自设的关卡。当净其意、远离妄想,心才能所向无碍才能辽阔。辽阔之地,草木荣枯、云聚云散,无不是生机之相。

如闻系念,一心相续,次第不乱,或经一日,或复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闻,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也。

经典禅意的语录 第3篇

不同情况的人,内心的感受不一样,有的是苦,有的是乐。

人生如同流星,充满了精彩与传奇,如同一支美丽的传说,究竟是否会象流星那样短暂,别人决定不了,上天也决定不了,只有自己来掌握。记住,要带着一颗童心去涉世!这是几十年风雨人生的总结,这是失却童心后对童心易失的感叹。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当你发现错了,重新再来,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人生就是带雨伞时不下雨,下雨时却忘了带伞;人生就是喜欢的人不喜欢我,不喜欢的人还是不喜欢我;人生就是勤奋工作时老板没看见,偷懒摸鱼时就被撞见;人生就是当你思索人生是什么时,你什么都不是了。

十相自在意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与年、月、日、时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一切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与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

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

对事物的认真,即是对众生的负责。

弘扬正法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已解脱人天绳索,汝等亦复解脱人天绳索,汝等当行人间,多所过度,多所饶益,安乐人天,不须伴行,一一而去!

开眼见山水,合眼梦山水。开眼所见,世以为真,合眼所见,世以为不真。殊不知真与不真,离心无尘,尘尚非有,况有山水平哉?——《紫柏尊者全集》

也许你给我的感动,只不过是情绪上的波动。

问:"何以人死而佛性不灭?"答:"贵居士所言之人,肉身之形也,犹如人家电灯之泡,日光灯之筒,佛性如电厂电力也。试问人家灯泡及灯筒坏后电厂之电力灭乎?"——李炳南居士

如今通过视频与媒体可以看到"活熊取胆"的残忍行为,令我非常悲伤与流泪。黑熊就像我们人类,同样具备生命的尊严,也有苦乐的感受,更拥有生存的权力。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伤害它们的生命来利益我们自己呢?请大家对黑熊起怜悯之心,并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去拯救可怜的黑熊吧。我坚决反对活熊取胆。

若有布施于少食,修善供养于世间,所施大小如蚊蚋,亦获快乐得半日。

生活的禅法,它必须是温暖与善良,宽阔与承担,走在每一个时代,找找与时代的契合,它更是对命运的一种体醒,消极时振作,悲观时期望,冷落时温暖,能照亮人生理念的方法,就是禅道。

舌有说法的功德,也有说是说非的罪过,若是不说法,而说是非,或说邪言邪语,那就是一万二千的罪过。

坚守还是万千帆船全飘过了,你依然在岸边。独活在时光之外,绵绵遥望,苦等着那个人,而那人终于不再来了。一个人,站在窗边,涕泣沾裳。

十四、布施如先立基堵,而后造宫室,施、戒亦复然,菩萨众行本。

说做、想做,不如动手做。

对一切美好的东西,请不要吝啬热情,当你需要热情的时候,热情就会应声而至。对一切能够改正的过错,请不要失去宽容,当你渴望宽容的时候,宽容决不会无动于衷。顺境时请放下冷漠的面孔,逆境时请抹去脸上的愁容,顺境和逆境组成滚动的圆圈,而你不可能在某一个切点上永恒固定。

若能心正、念不偏,有定力坚守岗位,则事无不成。

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人们因此生出爱与恨、悲与苦,于是众生之间便产生了联系,或和睦相处,或相互斗争。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纠结的根源。

很多时候,我宁愿一个人走很远的路,只为看一眼属于自己的遇见,只是想知道,是否值得去为未知走一遭,去为之醉一次。很多人,很多东西,有时候该永远保持距离,最好在灯火阑珊处,才是最美。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心中有佛,即看他人如佛;心中有粪,即看他人如粪。

当我们怀疑对方时,对方真的会朝着我们怀疑的方向发展;当我们以阴性的角度看待事物时,事物便会向阴面发展;而当我们以阳性的角度看待事物,事物便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故事中的两位妻子对待先生的不同态度,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正是我们内心感召的力量的作用。我们的一思一念,都会影响着事物的发展,而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改变事物的发展,只要你去做,事情就会有所改变。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如白驹过隙,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善积德,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我们才不会空过此生,就会在此生此世种下好因,将来有个好的结果。

彼应不杀,放舍刀杖,不杀一切诸众生等,不恼一切,常行慈心。彼应不盗,自财知足,于他财物不生希望,乃至草叶,不与不取。

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夫。观诸有情作尊贵想,观于自身为僮仆想。又观众生作父母想,观自己身如男女想。

佛曰: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业亦不坏。虚空及涅槃,灭度亦如是;愚夫妄分别,诸圣离有无。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晨钟暮鼓,日走云迁。花开梦里,月隐山中。华年逝水,逐浪萍踪。若流光影,太匆匆,太无定。[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戮。《楞严经》卷八

讲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仅是社会对个体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个体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内在需要,是自觉自愿的,而非外在强制的。

人生如烟如梦,有人说它清晰,有人说它模糊,茫茫尘世,一开始就注定会与成败同行,与得失相伴。但是,紧张与松弛,沉重与飘逸,都是生命的状态,坎坷和艰辛中蕴藏着更大的追求。笑着面对悲伤,悲伤会化为动力,笑着面对忧愁,忧愁会化为快乐。让忧愁去漂流吧,生活需要快乐,也应该是快乐的。快乐自己,美丽世界;给别人以快乐,自己也就会快乐。

人要学会与自然天地宇宙对话,向天地佛陀祈请。正如水能够感知爱的信息,自然万物都能感知爱的信息,并将它转化成一种推动世界的力量,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恶言相向的人,通常会引起祸端,因为一般人往往因为别人的恶言而怀恨在心,并激起对方强烈的反弹情绪。所以尽量不要用恶言来伤害别人,因为那样自己将来会成为被别人伤害的对象。

已作之罪皆发露,未作之恶更不造,如是三品忏诸罪,皆名第一清净戒。以忏悔水洗尘劳,身心俱为清净器。

或许经历的太多,生命便在不知不觉中,开出了一朵禅意的莲,参不透浮生若梦,便只想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去守候这人生中的似水流年。

我失去了我的家园,大半辈子都是在流亡中度过的,我实在一点快乐的理由也没有。然而,我却在和其他人民、其他宗教、其他文化以及其他科学的接触中,增长了不少见识。我发现了一些之前我所不知道的世界观和自由的形式。

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不过是时间的累积。要生存,就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假如你让当下的时光白白流逝,就等于缩短了一天的生命。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先把握现在。每天一个人保持只争朝夕的精神,其生命才会流光溢彩。

人无事也要寻觅一点愁怨,更何况有事时?世间人大多如此,每天都被诸多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包围,心灵很少有平静的时候。心头的闲愁太多,吃饭就不香:心底的思虑太多,睡眠便不宁。

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我们都不是圣人,那些漂亮的鬼话不过就是安慰自己逃避心情的华丽借口。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我站起来四下一望,应该承认我应该没有见过比这更赏心悦目的景致。周围的田野像不尽的花园,圈起来的田地有四十英尺见方,连起来像许多花床。田地间夹杂着树木,树林占地八分之一英亩,根据我的判断,最高的树有七英尺。我望望自己左面的城池,整个城市就像舞台上绘制的布景。

人世沧桑,走过生命的旅途,谁都有可能会彷徨,会忧伤,会有苦雨寒箫的幽怨,也会有月落乌啼的悲凉。但有限的生命不允许我们挥霍那份属于人生的宝贵时光。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到种种意外打击,与其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倒不如忘掉各种烦恼与不快,用微笑来面对生活。只有经历了风寒阴霾的苦砺,才会破茧走出苦难,走出坎坷,享受明媚的阳光。

如果你希望心想事成,希望能量充沛,做任何事都事半功倍,首先必须净化你的气场,减少负面的能量磁场。一般来说,正面的磁场能量,它一定是纯净、明媚、芬芳、明亮的,并闪烁着祥和美丽的光环,这种光环看不见,却一直围绕在你周围,就像一顶华盖或斗篷。此时,和你有类似频率能量的人便被你感召,自然地围绕着你。而当你是纯净而充满光泽的,佛陀、仙界及更多灵性的物质便会被你吸引,为你保驾护航。

善念时时生,慧命日日增。

年华,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生活,一半诗意,一半烟火。人生如旅,快乐也好,悲伤也罢,过去的终将成为过去,无法重来,无力挽留。我们都只需珍惜当下,携一颗从容不悔、悠然恬淡的心,珍惜每一次相逢的欣喜,珍藏每一程岁月的馈赠。

为生活而工作,人生不快乐;为工作而生活,才是人生的真价值。

烦恼来于比较,是非缘于计较,觉悟的人,既不比较,也不计较,常在安详里观照;魔扰只因贪念,困扰但由执着,通达的人,远离贪念,淡化执着,却于平常里悟道。世间万化皆是虚妄,一旦着相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烦恼,心歇下来了就是归处,菩提何须向外去寻找。

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愿佛光注照全家,祈如意伴您永远!

把财物丢进水里,是不净布施。例如很多寺庙附近有水池,据说投钱入水能增福,实际上这是不净布施,并无福缘。

很多时候我们做人失败,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与自察,反而对他人投入了丰富的鉴别与想象。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糊里糊涂;对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却一清二楚。其实我们应该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使我们进步与成功。

忙碌里,谁都有难处,现实中,谁都有苦楚,人生,总有太多的纠结,让我们无助;总有太多的奈何,让我们无可。所以,有些事,可以认真,但不要较真,心若轻松,路才顺当。有些事想不通,就不去想;有些人猜不透,就不去猜;有些理悟不透,就不去悟;有些路走不通,就不去走。

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会饮尽红尘最后一盏茶汤,出离三千世界,换一世平宁。是迷途知返,是禅定了悟,已不重要。此后寒山石径,乘白驹而行,饮下千江之水,将禅茶品到云淡风轻。

爱情不是因为多情而显得伟大,而是因为纯真和唯一而受世人追捧。

不要因眼前的成绩而忘乎所以,把自己看得低一点就会多一分防范,高一分警惕;而心一旦飘起来,脚就会高起来,脚下的石头就会松动。只要脚下的石头一松动,就有坠入深渊的危险。

宁静求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佛在教诲世人时,总是会特别强调"宽容"与"原谅"。因为一个人如果懂得了"宽容"与"原谅",很多怨恨也就自然而然地远离了你的心灵。"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句话既说明了一种胸襟,也道出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忍而无忍"是真修行;"忍无可忍"而以牙还牙是凡夫。

少欲知足,是最富有的人生。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悲,是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

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如果,你正在埋怨命运不眷顾,那么请你开导你自己: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

佛者无忧,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盲目乐观,也不是对悲苦"没心没肺"的麻木,恰恰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良好心态,是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人,最好的感觉是自由,只要给心自由了就是最好的解脱!最好的状态是简单,只要给心简单了就是最好的幸福!最好的心态是知足,只要给心知足了就是最好的快乐!

宁受恶戒一日中断无量命根,终不养蓄弊恶弟子不能调伏。

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优婆塞戒经》卷二,发愿品

我们都是作茧自缚的人,有人作利茧,有人作名茧,有人作情茧,无论作那一种茧,到头来缚住的都是自己。我们不是圣人,更无先知先觉,造化捉弄,难免作茧。死在茧中,还是破茧而出,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选择不易做到更难,搜古索今,不曾见有几人蝶化,唯一的蝶化还只发生在庄周梦中。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在所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

真理的言语是指引我们走向永恒幸福这一最后目标的工具,因此佛陀的神圣语言、神圣经典被称为"圣道迹"。

人生最可贵的事就是"结善缘",结缘却很简单,一句赞美、一件善事、一个微笑、一点帮助,就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人生追求的无非幸福和快乐,通向幸福和快乐的道路,不是岁月累积,也非执著追求,而是珍惜遇到的每个人、每件物、每份缘;能为人着想,助人为乐,生活必然回馈。

世间为何多苦恼?只因不识自我。

经典禅意的语录 第4篇

想要成就梦想,光靠天分是不够的,一味地努力也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颗专一不二的心,你的梦想必须是源于一种纯洁高尚的动机,否则,一切努力皆枉然。

可容我做这人间痴狂客,借一纸柔肠,漾开一壶春光,深凝在水一方。轻捻一抹花香,于笔墨中流淌,书一阙断章,穿越魂灵,直达爱的天堂。赠你一枝春,婉约一卷如禅的光阴,化作你抬眼处的一片火树银花,氤氲成一幅绝美的情画。

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坛经·机缘第七》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太多时候,因为太在乎一个人,太想留住一些美好的东西,太想抓住某种名利或地位,反而失去了它原本的初衷。太想得到的幸福越抓得紧,它消失得越快;太想得到的爱人越靠得近,他离得越远;太想拥有的成功,因为太急功近利,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佛先赞叹禅定之乐,后接著说这些喜乐是无常、苦、变易不居的。

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拥有了让自己获得幸福的法宝,只是兜兜转转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人无法静下心来体悟自己已有的财富,更多时候仍是像上了发条的机器盲目地追求着自己也不确定的目标。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殉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生固未可喜,死亦不必悲。

花草的种子失去了在泥土中的安逸生活,却获得了在阳光下发芽的机会;小鸟经过跌打失去了几根美丽的羽毛,却获得了在蓝天下凌空展翅的机会。人生总在失去与获得之间徘徊,没有失去,也就无所谓获得。

以从容的心态,微笑面对人生;以乐观的心态,感悟云起雨落;以随和的心境,静观花开花谢。用苦涩眼泪冲刷生活的酸楚,用时光沉淀情感的碎片!

恋爱时,他想你只能给你打电话发短信;而结婚后,他可以对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禅师意在劝诫学僧,凡事切不可急躁冒进。的确,想要成就一番伟业,关键在于戒除急躁,真正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将事情做好。一个人越是急躁,就会在错误的思路中陷得越深,也就越难以摆脱痛苦。

如果我们总看不惯一些事,说明我们的智慧不够,如果我们总看不过惯一些人,说明我们的慈悲不够。

有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就能自尊、自重、自爱。没有南无阿弥陀佛,只能自暴自弃,自绝灭亡。

社会是个万花筒,这个比喻很陈旧,但耐嚼,不同的人总能嚼出不同的味道。事实上也是这样,这个世界上绝找不出两个相同的人,也绝找不出两件相同的事,不是地点对不上,就是时间对不上。既然是万花,选择哪一朵,寄情哪一朵,就不能那样随便。

一毛孔中悉明见,不思议数无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礼一切世间灯。举身次第恭敬礼,如是无边诸最胜。亦以言词普称赞,穷尽未来一切劫。一如来所供养具,其数无量等众生,如是供养一如来,一切如来亦复然。供养赞叹诸如来,尽彼世间一切劫,世间劫数可终尽,菩萨供养无休懈。

慈悲心是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获得快乐,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脱离痛苦,这样的心愿就是慈悲心。

若有乐定修相应行诸菩萨等,未曾听闻微妙法门,又不听闻圣教法律,但于三摩地中,生知足想,当知是人起增上慢,不能解脱生老病死。虽善修正定,不能破我想,后为烦恼乱,如外道修定。若观法无我,观已善修习,是证涅槃因,非余能寂灭。

人一生的努力,就在于用你手里所拥有的一半去获取命运所掌握的另一半。

心之本性空,安定。

双手做好事是利益人群,做错事是害人不利己。

反观内心躁动之人,他们因为渴求太多,而导致失去了内心之平静。这些人即使让他们身处于深山之中,或者隐没于古刹禅房,他们也只会感到焦灼难安。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并不富足,因此不能享受安静之乐趣。

自古以来,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才会保持自然的和谐,阴阳的平衡,万物才能自然更迭。

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平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一切靠自己是成功的不二法门。唐明皇在蝗虫遍地之时,毅然离开佛前,第一个品尝了油炸的"天虫",告诉民众治蝗灾要靠自己。郑板桥也在临终前告诫儿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往往是出于心底的敬慕与欣赏,一个让她瞧不起的`男人是无法让她真心爱慕的。因为阳永远大于阴,阳永远处于显露的位置,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就如同天和地,天为阳,地为阴。所以当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时,这个男人身上一定有着许多她仰视渴慕的气质。当然,如果一个女人很有才,或者很强势,那她能仰视的男人就越少,而她找到心仪之人的几率也会变得微乎其微。

待人处事诚正信实,问心无愧,就可以皆大欢喜,身心自在。人生有三毒:贪、嗔、痴,以布施治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痴。

众所周知,商人不松开手,菩萨怎么能伸出手去拉他呢?世人愚昧就如同这个商人一般,意识不到自己是错误的,一意孤行。浪子的行径势必和这个商人一样,走在悬崖峭壁间,随时都有掉下去、失去生命的危险。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受人财物后,回报人家,是不净布施。

卷语丹青已逐岁月失色,字典里暖情惬意的遗迹再也找不回欢欣。理智告诉我感情只能记载过去,可情欲却无法跨越思念的鸿沟。爱情失去了你,梦也没有了次序,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禅心,将你从思念中掸去。

今晨天气闷热,朝霞没有因此迟到,鸟鸣没有因此赖床,与众不同的早晨因此没有被它们错过。

辛苦最怜天上月。

要救世,就要做环保——心灵环保、社会环保、地球环保。

死亡不可避免,与其恐惧,不如正视怎样面对生老病死的苦恼?佛日:一切皆当归迁灭,世间无有常住者。—《付法藏因缘经》

阳光下的旖旎,月光里的迷离,香了你,醉了伊,这层层轻柔的涟漪,放出了清凉的喜欢,直达你多情的心底,这神奇的活力,让你去创造生命的奇迹。谁说流水无情,落花有意,谁言红颜薄命,转瞬即逝,有几人能解这里的禅理,花开即菩提,花落也禅意。纵然生命稍纵即逝,也会化成香泥一粒,回馈给美丽的大地。

无论人生长短,只要真实地付出善念,就是很美的生命乐章。

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它可以抗拒虚无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干扰,从而使人的心灵获得安顿。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禅定。当我们依这样的禅定而有了觉性时,内心就不会再有迷惑。而这个没有迷惑的心,就会有智慧如实地看待各种事物,这就是所谓的觉悟。

这世间人来人往。心在,靠近过来的都将是快乐与幸福;远离开来的不过只是云淡和风清。心不在,人来再多也是负担;人去再少也是忧伤。这世间人来人往。是否你还执着着曾经那份忧愁不肯松手;是否你已经淡了羁绊,笑看荣辱;是否你总感叹人海茫茫,心事无人诉;是否你已经秋落冬融,春暖花开。

一个人的未来都是自己打主意、打妄想打出来的。打好的妄想引发好的结果,打坏的妄想引发坏的结果。

人类的品性与情感如爱、慈、悲、恕、忍、义、欲、憎、恶、愚、慢等,都用不著宗教的标签;它们并不专属于任一宗教。

《增一阿含经》中有这么一句话:"随时念惠施,受福如响应;永已无短乏,所生常富贵。施为众行具,得至无上位:亿施不起想,欢喜遂增益。"意思是说,做人要时时保持施与的善心,最终才能得到福报。

既然生活的道路本来就是弯曲盘旋的,而且随处都有绝壁和死胡同,那我们更不应该盲目执著。只有随时调整方向,不断放弃错误的选择,才不会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莽撞失控或者停滞不前。

两相忘,从来未忘。

佛并非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圣人,就在人的周围。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是正量,圣道为谁为何用。"

如显现非有,是故说为无;由如是显现,是故说为有;自然自体无,自性不坚住,如执取不有,故许无自性。由无性故成,后后所依止:无生灭本寂,自性般涅槃。

阳光不再灼热,枫叶染红了小道,这个轻易撕扯情绪的季节,感伤、回忆的路口随处可见。一边是残荷枯梗,池水寂寞,一边是芙蓉妖娆,红白并蒂,两个极为对立的画面相互融合,散发出一种不可诉说的禅意。萍聚萍散,在岁月的长河里,一切爱与痴都显得漫不经心,悄无声息。

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找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修行应当从小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小慈但心念与众生乐,实无乐事;小悲名观众生种种身苦,怜悯而已不能令脱。大慈令众生得乐,亦与乐事;大悲怜悯民众生苦,亦能令脱苦。

我不求佛,也不念经,心若清禅何须求,晨钟暮鼓轮回起,本就一场空。看淡,勘破,就没了计较,没了索取,包容所有的不平。

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一直觉得,等待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因为它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性。生活要踏实,平平淡淡的快乐就是够。

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犹如凤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凤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体一般,慈悲和智慧既是两面,又是一体。

你我之间,有些无言的东西,不说最好。

既已知迷,为何还不悟?盖因能知之心性虽已透光但尚且微弱,不能直下照破烦恼之云翳,若勤于锤炼、息妄,自会如祖师言: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何时照见?切记,不可有何时之期待。执迷待悟,本已在迷中,不知当处止息妄缘,却再生出一个对立,此际开悟也成了你所攀之妄缘,即使进入此所谓之悟境,依然是在迷中。迷亦不著,悟亦不著,重关打破,方可见性。

关于经典禅意的语录集合4篇就介绍完了,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君涛文。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